車府令這一他在嬴政時期最高官職的時候,只有一次他未能控制住。
就是蒙恬按法律要處死趙高這次,歷史卷冊中並未提及半點趙高適時的罪行。但從他日後做法來看,那時候趙高肯定犯了如同今日一樣的錯誤,他做了自己絕對不應該做的事!
只有一次就夠了,他為了自己犯的錯誤差點丟了腦袋,趙高被嚇怕了。權力的種子又一次蟄伏下去,埋得更深。只不過已經體味過光線、感受過瘋長樂趣的種子,怎麼甘心永久沉淪。它只是在等一個機會,如同他的主人一樣。
就在沙丘那一天,忽然之間,他親手接過嬴政手中那封遺詔那刻,這個機會陡然地袒露在趙高面前。他果斷地扣下詔書。
在這之後的兩三天裡,一個大膽的計劃成形。要實現這個計劃,要做的有三件事。第一件:扣下詔書。這個輕而易舉,第二件事卻難一些,他要分別去找兩個人。
師父說的話總是對
胡亥。
這就是趙高第一個要找的人。
嬴政有二十多個兒子,當然,那時候沒有計劃生育。胡亥是他的第十八個兒子。此人真正出名,要推後到這時間的一年後。而在這之前,他只是嬴政眾多兒子中的一個。
但胡亥也有他的特別之處,在嬴政的死亡之旅,第五次巡遊中,陪同人員名單本來是沒有胡亥的。是他自己請求要跟著老爹嬴政一塊兒去,而嬴政也同意了,並且只帶了他這麼一個兒子(餘子莫從)。由此可見胡亥這個小兒子很討嬴政喜歡。
趙高為什麼找胡亥?原因已經出來了,一是他無從選擇,這次跟著嬴政出來的公子就這麼一位,這是從客觀上講。主觀上,趙高也很願意去找他。不要忘記,趙高是胡亥的法律老師啊。他教導胡亥許多年,他了解自己的學生。
見了面,趙高就說:“你的皇帝老子死了,死之前沒有分封諸位公子(那時候還沒有分封制度),卻給了你大哥一封詔書。扶蘇當了皇帝,你卻連一片土地都沒有,到時候你要怎麼辦?”
這句話,說得非常直接,意圖也很明顯。
王死立長,是歷來帝王之家的傳統。胡亥並沒有想太多,他很自然地回答說:“本來就應該這樣。父親應該讓大哥繼位,不分封諸公子是父親的決定又是傳統,這也沒有好說的,很正常啊。”
似乎早料到胡亥會這麼回答,趙高几乎是不假思索,大喝一聲,先聲奪人,“你錯了!”
胡亥到底年紀小,他愣住了。就聽趙高昂首言道:“現在的天下,只在你、我還有丞相手中。希望你仔細體味這句話。你想,做別人的臣子還是讓別人做你的臣子,對人發號施令,還是讓人對你呼來喝去?這兩種處境,你到底想要哪一種?”
這已經不是暗示這麼簡單,趙高的情緒高漲起來,語言已經變為赤裸裸的煽動——篡位吧!
胡亥幾乎站立不住,瞪大雙眼呆若木雞,他聽到自己腦中有東西在炸裂在轟鳴,他不知道他說了什麼,但他確實說了。
他說:“廢兄長而立弟,不顧兄弟義也;違父詔而畏死,不顧父子孝也;吾能薄而強,不自知也;這三件事都天地不容。做這三件事,我死事小,危害國家事大,不行!”
不義、不孝、不能!這已經是胡亥最後的掙扎,最後的心理防線。如果趙高的攻擊再猛烈一點,他心底最後一絲的防線或許就會崩塌。事情遠遠沒有完。看著面前的胡亥,趙高的目光中閃過一絲黠笑。
他正了正衣冠,整了整袍袖,就像以往每次出現在胡亥面前講授獄法時那樣,擺出了師長的架子。趙高使出了最後一招,必殺技!
他說:“我聽聞商湯、周武殺昏君,天下稱讚他們高義,卻未曾聽聞天下人詬病他們不忠。衛君殺父,而衛國稱頌其德,孔子錄其事,未稱不孝。你聽我的,辦大事不拘小節,行大德不必三謙。因時制宜,審時乘勢,這才是有志之士所當為。你猶疑不決,後必有悔;下定決心,果決大膽,則鬼庇神佑,無往而不利。你一定要聽我的!”
在這裡趙高說了一段非常有藝術性的話語。這段話被引用在厚黑學中成為經典。
趙高的這段話歪曲了一個事實,忽略了一個事實。他歪曲了道義的定義。大言不慚地告訴胡亥,你所說的不義不孝不能,都不是真正的道義。真正的道義就是能抓住時機,大膽行事。他在教他厚黑學。
從這裡看此人說瞎話的本事,絕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在日後(這一天很快會來臨的),他說瞎話的本事更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從趙高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