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部分

長勢也是比較整齊,到時候爭取在一天之內把所有的稻穀收割完畢,也倒是挺省事的。

踏著夕陽的餘暉,聽著鳥兒的歌唱,劉睿逐漸感受到秋天的腳步在靠近。春天的時候,自己在一陣驚慌失措之中接過了家庭的重擔,轉眼之間,大半年過去了。辛苦的付出終究會有收穫,現在也到了自己開始收穫的季節。

生活,總是越來越美好!

(未完待續)

【121章】 收穫季節

幾場秋雨下來,酷熱的天氣已經是遠離人們而去,每一個人都感覺到淡淡的涼意。山上有一些落葉樹種都已經開始換上了秋裝,一片片的落葉就如同是蝴蝶一樣在空中飛舞。

紅葉開始出現在群山之間,這時候,人們對於秋天的感覺就更加直觀了。南方的紅葉樹種並不多,數量也很少,並不像北方那樣連片。一棵棵散落在山林之中的楓香就開始變得更加亮眼,如同是火炬一般在綠色的山脈裡面燃燒。

秋天的腳步是越發地急促了。

幾陣寒霜下來,遼闊的原野上似乎一下子就被染上了一層金色的色彩,向人們宣告收穫季節的來臨。不同於早稻青黃相間的樣子,晚稻的地裡面到處都是一片金黃,就連稻梗也都變黃了。

現在,家家戶戶都已經為晚稻的收穫開始做準備了,每一個人各司其責,有條不紊地做著屬於自己的分內之事。

收完稻穀之後還有大豆、玉米、綠豆等等,人們又開始要繼續忙碌起來了,作為辛苦向土地討食的一個群體,農民們總是有著幹不完的活。

當然了,在忙碌的也不僅僅是人類,那些和人類共同生活在這片藍天上的動物們也都開始行動起來了。生活在山裡的松鼠們最近開始整天在忙著收集松塔,作為冬天的食物。

和生活在山裡的動物相比,劉家的幾隻寵物倒也是活得異常滋潤,每天就是跟著劉睿玩耍,完了還有好吃的,不用擔心生計問題。

時間一天天過去,秋收也是和人們不期而遇。

轟鳴的機器聲在寧靜的山村響起,劃破時空的界限,讓人意識到,現在已經是進入了電氣化的時代。

梁村的曬穀場上,數臺電動脫粒機一字排開,宛若怪獸一般吞噬成捆的稻穀,然後把稻草揚出去老遠,留下金黃色的稻穀粒。在三百八十伏的農業用電的帶動下,三相的電動馬達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聲,顯示出驚人的力量。

劉睿記得小時候村裡的電動脫粒機不多,又經常停電,村民們給稻穀脫粒往往都是採用土辦法,根本就沒有現在的高效率。

那時候,村民們就是在曬穀場上把收割回來的稻穀整齊地鋪成一個圓圈,然後給牛套上軛木,拉動沉重的大理石石磙,碾壓脫粒。那樣的辦法不僅效率地不說,而且還很累人,每每壓過幾輪之後,就得把稻草翻一翻,以免有稻穀粒遺漏在上面。

一般一畝地的稻穀,一個上午能脫粒乾淨就算很快了,若是碰上老牛不配合,耍賴,那就更麻煩了。有時候為了不讓牛兒偷吃稻穀,還得給牛安上一個竹籠子,讓它只能看不能吃。

劉家院壩上現在還有一個長約一米二,直徑兩尺的巨大石磙,不過現在它已經是沒有了任何用武之地,留在那兒被風吹日曬。

想想以前的低效率,再看看眼前轟鳴作響的機器,劉睿不由地有些感慨時代的進步,效率的提高。現在一畝地的稻穀,大概半個小時左右就能夠脫粒乾淨,裝袋轉移到曬穀場晾曬。

不過,劉睿知道這並不是最先進的生產方式,據劉睿所瞭解,現在一些地方已經開始出現了另外一些可以取代電動脫粒機的機械。

有一種柴油機脫粒機,可以用小手扶拖拉機驅動,直接拉到田間地頭,脫粒之後稻草就直接留在田裡變成肥料了。使用這樣的脫粒機就可以不用把大量的稻草搬回村裡的曬穀場,提高了效率,再加上直接在田裡脫粒,就可以節約大量的人手。

當然了,最節約人力,最有效率的莫過於電視上那種聯合收割機,只不過梁村這裡的田地都是小塊,梯田又多,只適合精耕細作的方式,不太適合機械化的大生產。

“少軍哥,你們可以買這樣一個柴油脫粒機,到時候按每畝三十塊錢收費,肯定不少賺!”想到報紙上描敘的那些農業機械,劉睿倒是給王少軍出主意。

“一畝三十塊,鄉親們能捨得嗎?”王少軍有點疑慮,問道:“那種脫粒機能不能脫乾淨,別到時候沒有人願意出錢那就糟糕了。”

“這個應該沒有問題,我見報紙上說省城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