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部隊對於中國遠征軍的施工方式萬分震驚,不過隨即英國人就付出了代價,中國遠征軍的皮鞭和大棒三十天完成了十分之七的主體,英印部隊管理之下,四十七天僅僅完成了十分之一的工程量。
第七百一十六章中國駐印軍
日本人真的賴在了孟加拉灣,高飛在拼命修建工事,山下奉文也是在拼命挖溝,寺內壽一不願意如此簡單的將第一方面軍撤走,孟加拉灣的部隊就如同一個橋頭堡一般,牢牢的楔入了印度,如果失去這個點的話,未來再次登陸作戰唯恐付出的代價更大,而且現在緬甸的幾乎全部親日勢力都被中國遠征軍一掃而光,對於將親日勢力連根拔起中國人非常有心德,最為主要的是山下奉文在印度可以拖住印度英軍主力和中國遠征軍主力,否則中國遠征軍在英帕爾和仁羌安組織防禦的話,其主力可以從容回國參戰,這對於中國正面戰場節節抵抗的阿南惟幾指揮的第十一軍來說無疑於是雪上加霜。
於是,山下奉文指揮其的第一方面軍在孟加拉灣開始整編,日本人的一廂情願是拖不住中國遠征軍的,在歷史上日軍給全世界的印象都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硬磕死碰到底,實際上日軍沒那麼頑強和英勇,日本人也是血肉之軀,精銳也就僅僅那麼一批,彈丸之地無論戰略物資的儲備和人力都是非常有限的,相比人力資源,日本人戰略資源更加困難,所以日軍很多時候寧願多犧牲官兵的生命,也儘量維持最低的作戰保障消耗。
這種情況之下,遇到作戰物件如同中**隊之初步槍彈藥尚且不濟,官兵食不果腹,士兵缺乏訓練,軍官缺乏軍事素養,自然能夠連戰連勝,但是遇到了物質極大豐富的美國人,日本人的低保障作戰方式無疑早就了其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悲劇。
能活著誰也不願意死拼,能夠保持實力,日軍的將領也不會傻到組織玉碎攻擊,只有在毫無希望之際,日軍才迫於無奈祭出的最後法寶,投降與戰死和被俘之間,無疑是戰死要好一些,否則在國內的家人都會被取消口糧保證,即便被放回也會被自己人逼著處死。
緬甸戰役以日軍的戰略轉進而告終,印度作戰山下奉文也算是與高飛兩次交手,無奈的是第一次他的目標是英國人,看似旁觀其成的高飛突然重兵猛進,壞了自己的好事,於是山下奉文集中兵力詐敗希望誘使高飛冒進追擊,利用多變的丘陵地形殲滅中國遠征軍一部,以求得戰役平衡,報自己在英帕爾的一箭之仇,結果高飛沒上當,英國人又一次自己跳了全套,高飛又在背後給了自己一下子。
給山下奉文的感覺就是英國人是高飛養的一條瘋狗,總在不適時機的場合跳出來亂咬,等他下決心集中力量打狗的時候,高飛則掄起悶棍專打他的軟肋,英國人與中國人的配合實在太完美了,雖然在戰術上山下奉文承認高飛時機把握非常不錯,但是他卻一點也不輕視中國遠征軍的戰鬥力,阿部規秀一個山地軍吃不掉人家一個山地旅,這一切就足以說明問題了,自己起碼敗得不冤,對手是非常強悍的。
戰略上大本營與參謀本部希望南方總軍第一方面軍抽調出四個師團回援運抵上海支援武漢方向作戰,以剩餘之兵力拖住中國遠征軍所部,但是山下奉文非常清楚,即便現有的兵力也不一定能夠拖住中國遠征軍,因為透過英帕爾等一系列的作戰得出的結論,在同盟國體系中,英軍無力只配華軍作戰,華軍在高飛的指揮下亦不會替英國人火中取栗,現有兵力亦不可能,更別說抽調兵力之後不能保證強而有力的攻勢,所以根本不可能拖住中國遠征軍主力與印度,顯然反觀英國人也不能同意中國遠征軍主力常駐印度。
中國遠征軍主力擬定撤回國內,在緬甸留下大約二個師的部隊,在印度則擬定組建中國遠征軍駐印軍,高飛為司令官,沈英雄為副司令官所轄一個裝甲師、一個炮兵師、二個摩托化步兵師、三個傘兵師、一個特種作戰集團在內的共計十五萬大軍的常駐軍部隊,用以協防印度,主力駐紮英帕爾以及緬甸,併成立工兵三旅,擴寬修建印緬、滇緬公路與鐵路。
以傘兵新編第一百師,新編第一百一十師,新編第一百二十師組成傘兵軍,劃歸中國駐印軍部隊,這個皆大歡喜的局面是史迪威預想之中的,唯一偏差是沈英雄這個副司令長官,因為沈英雄曾經不買他的帳,羅卓英給自己出了一個主意,結果羅卓英自己黯然離職,這算是自己與沈英雄之間的芥蒂,能不能趕走這個沈英雄也關係到自己能不能掌握中國遠征軍駐印軍的關鍵,中國遠征軍這支部隊是史迪威一直以來試圖確實掌握的部隊,但是有高飛在,史迪威的計劃終歸只能是個計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