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7部分

的簽下了字,這點微微遲疑在米內光政看來無疑是巨大的安慰,隨即意氣風發的日本政壇著名的死魚近衛文麿開始宣佈正式組閣,並且任命東條英機為陸相。

西尾壽造早就聽說東條英機投靠了近衛文麿,而幫助其組閣的代價就是陸軍大臣,大日本帝國的未來怎麼能夠交到只能管三挺機槍的人手中,西尾壽造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他知道今天的會議的內容是非常的重要,可以說是決定大日本帝國未來命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能否取得結果恐怕就很難說了,海軍大臣野高、參謀總長東久邇宮淰彥王、關東軍現任司令梅津美治郎等人恐怕不會輕易的同意東條英機那木頭腦殼制定的戰略方針吧!

可以說在自己的心底,西尾壽造就非常的反感東條英機,與其共事對於西尾壽造來說就相當於是一種侮辱,而這一切全部來源於身為軍人的東條英機為了自身利益去投靠政客,靠耍手段上臺,實在令人不齒到了極點。

不恥歸不恥,顯然近衛文麿的第二次組閣以成定局,西尾壽造如同一個旁觀者一邊望著春風得意的近衛文麿與東條英機在天皇面前一唱一和,就如同八景町廉價的歌姬拙劣的表演一般。

米內光政組閣倒臺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前三界內閣的遺留問題,1938年初,皇軍攻佔南京等城市後,近衛文麿當時就不顧內閣多數成員反對,非常強勢的發表第一次對華宣告,宣稱帝國爾後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藉此一方面向國民黨政府中的親日派招降,另一方面促使國內竭盡全力加強軍備,改革國內體制,儘快以武力征服中國,兩個月後近衛內閣公佈戰時國家總動員法,動員全國人力物力為帝國聖戰的總體戰略效勞,隨後帝國皇軍佔領廣州、武漢後,中日戰爭轉入相持階段,皇軍的速決戰美夢破產了。

為此,近乎瘋狂至極的近衛在一年內連續第二次發表對華宣告,把對國民黨政府打擊為主的策略改為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以共同防共,建設東亞新秩序等口號向國民黨誘降,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預感到自己執政將倒臺的近衛在一年內第三次對華髮表宣告,提出所謂的近衛三原則,即親善友好、共同防共、經濟合作。

但是中國戰場的形勢突變以及帝國皇軍敗北南昌城下和諾門坎,打破了近衛的如意算盤,帝國皇軍在中國戰場上越陷越深,難以自拔,日本政府內的矛盾也愈演愈烈,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屆近衛內閣於只好灰溜溜的宣佈總辭職。

而此番近衛文麿的第二次組閣的最終目的就是制定《最終國策》,提出要建設以日本皇國為中心、以日滿華的牢固結合為主幹的大東亞新秩序,為達此目的,在國內確定發揮國家總體力量的國防國家體制,對外推行南進政策並強化與德意的聯盟。

東條英機在諾門坎事變中是一個非常活躍的角色,但是諾門坎一戰日軍並未佔到便宜,簡單的說是日蘇雙方的一次大規模有節制的試探,最終國策的制定可以說受到了德國在歐洲戰場表現的影響,蘇軍在與芬蘭的戰爭中所表現出的疲軟讓日本人也一度欣喜若狂,關東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也是主張北進的,不但可以在戰略上呼應歐洲,還可以進軍中東,而南進則要最終觸動英美的根本利益,北進與南進一直以來都是日本帝國決策層最為頭疼的事情。

如果北進就要偏向陸軍加強現有軍備,而南進則要依仗海軍為主的聯合艦隊,在某種層面上來說,其中也夾雜著日本帝國的陸海軍之爭,所以無論是北進還是南進,大日本帝國開闢第二戰場的決心已經是明確了。

果然,當東條英機提出南進的諸多好處之後,立即遭到了關東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的質疑,作為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的西尾壽造也立即把握機會,三言而語將東條英機說得啞口無言,而近衛文麿並不是軍人,對於國家戰略問題也並不太懂,但是如果在這種情況之下還是保持沉默為好。

近衛文麿的沉默讓東條英機有一種孤軍鬥士的感覺,實際上在日本軍部之內北進與南進這兩個聲音的爭鬥就一直沒停止過,裕仁天皇知道劍拔弩張的爭吵下去肯定是沒有結果,於是召集三總長召開更高階別的御前會議。

裕仁天皇一臉冷峻的表情望著與會的高階將領緩緩道:“諸位愛卿,請你們慎重做出選擇決定,事關帝國命運和國策,望諸位深思,但是一旦國策制定之後,請諸君共同努力,為了帝國奮鬥至死!”

無論是東條英機還是梅津美治郎、東久邇宮淰彥王、西尾壽造、山本五十六、高野一夫等人都十分清楚,這將是相互妥協的會議,僅僅依靠聯合艦隊是打不贏戰爭的,軍艦是上不了刺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