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縱隊所選出的狙擊手,高飛則抱以了厚望,因為狙擊手一向有戰術個人火炮的稱呼,第五縱隊的狙擊組由槍法如神而且經驗豐富的隊員擔任,其主要負責監視現場環境。
在需要的時候隨時與攻擊組長及縱隊指揮官保持聯絡,以便由需要時立即作出火力支援及現場監控任務。
第五縱隊通常會安排兩組以上的狙擊組佔領制高點,負責擔任現場狙擊的任務。每個狙擊組大多由兩人組成,一名是射手,負責狙擊,一名為副射手,負責掩護、警戒、射程等資料,以及射手的傷亡替補等。
高飛給下屬第一、第二、第三分隊都是按照四十人進行的編制,就是為了讓其能夠分成八個五人戰術突擊小組,在適當的時候可以組建成四個大戰鬥組,每個大戰鬥組,配備二挺捷克造zb…26輕機槍,二支毛瑟狙擊步槍,六支m1928湯姆遜衝鋒槍,每名士兵配備一支m1932式毛瑟自動手槍,八枚德造二四式木柄god防禦手榴彈,每組額外配備一支溫切斯特雙管獵槍作為火力補充,另外每個大戰隊組攜帶一支反坦克步槍。
警衛隊多攜帶二門六十毫米迫擊炮,高飛全部的準備都是為了做巷戰之用,縱隊內的老兵也都清楚,長官是這是準備在城內與小日本拼命了,上過戰場的人都清楚,炮彈橫飛,彈如飛蝗,任你身家顯赫,家財萬貫,一顆子彈也終結了你的小命,怕是沒有用,而且這些老兵身上那個不是倒欠著自己那些犧牲的弟兄們幾條人命?
配合訓練的目的就是讓這些老兵習慣性的信賴和依靠自己的隊友,將自己的後背交給自己的隊友,這是一種長期戰鬥產生的默契與信任的行為,高飛對於自己的突擊訓練到底能夠有幾分成果也不敢肯定,不過在良好的伙食供應之下,身為縱隊長的高飛亦能叫出每個士兵的名字,籍貫,甚至知道家裡還有幾口人等等的情況,著雖然全部歸功於高飛的個人資料統計表的功勞,但是讓全體官兵感覺到非常的溫馨與可靠,所以官兵們對如此大強度的刻苦訓練也是毫無怨言。
第三十章 唐生智的計較(1)
第三十章唐生智的計較
11月20日,南京政府最高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正式宣佈遷都重慶,和平已到絕望之時,民族國家已到危亡關頭,由於南京頻繁遭到日軍飛機轟炸,雖然有蘇聯志願航空隊與中國空軍所部的奮起攔截,但是終究寡不敵眾,幾乎每天都有中蘇飛行員血染長空。
由於蔣介石與汪精衛將最後一絲希望寄託在了德國大使陶德曼的斡旋之下,所以兩人冒著日軍頻繁轟炸的危險留在南京城內,不過兩人先後都搬進了中山陵綠蔭密佈的“四方城”內落腳!
在蔣介石宣佈遷都之後,唐生智這位無兵之將亦走馬上任,在白崇禧的協助下,唐生智開始準備著手佈置保衛南京,不過讓唐生智也非常頭疼的是參加南京保衛戰的部隊番號雖然眾多,總計十五個師加上高炮、戰防炮、輕戰車、通訊、工兵等特種兵大約只有十萬餘人。
第三十六師、第八十七師、第八十八師,教導總隊這些部隊雖然是德械精銳之部,但是這些部隊在淞滬戰場均以補充部下四、五次,其精銳早已不復存在,南京是一無大量兵員補充,二無德械裝備可以補充,第三十六師師長宋希濂以為補充軍械之事在軍政府軍械局都差點動了傢伙,最後是何應欽的批示才調來了三百支毛瑟標準式步槍與二十挺捷克造輕機槍,這點裝備對於一個堂而皇之的德械師來說只能算是杯水車薪而已。
即便如此,宋希濂依舊感激得幾乎流淚,由此可見南京保衛戰的嚴峻形勢已經到了何種地步。
日軍突破錫澄線之後,南京保衛戰的形勢越發的緊要嚴峻起來了,蔣介石也將留守南京的大本營參謀作戰組派往了武漢行營,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部的兩位副司令長官羅卓英與劉興走馬上任,唐生智與羅卓英和劉興碰了一下頭,因為白崇禧在離開南京前往武漢大本營時給過唐生智建議。
由於守軍力量嚴重不足,所以建議固守南京東南面正面陣地,江寧鎮、牛首山、淳化鎮、湯山、龍潭一線,主要兵力放在南京城的城垣陣地上,堅守雨花臺、紫金山、烏龍山、幕府山已經東南、西南的城牆,可以說被迫放棄南京東南主陣地地帶的既有國防工事也是逼不得已之舉。
日軍大軍壓境之時中國守軍的戰術機動空間就基本等於為零,面對風塵僕僕趕來的羅卓英與劉興,唐生智顧不上客氣,直接進入了正題道:“兩位,兄弟我主動請纓堅守南京也是逼不得已,南京乃是先總理陵寢所在,蔣委員長昨日曾說,南京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