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認為,在這場“最終戰爭”生死存亡的較量中,日本在戰略地位上始終處於不利的地位,因為日本的國土沒有縱深,缺少必備的戰略物資資源,在這場持久戰的過程中,日本一定要一個穩固的大陸後方基地,而這個基地就是滿蒙。
石原莞爾的重出讓東條英機十分的不愉快,這個一口一個叫他東條上等兵的狂妄傢伙或許能夠力挽狂瀾,但是最終引領大日本帝國走向勝利的必然是他東條英機。
關東軍總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在海參崴的司令部內接見了石原莞爾這位對他來說並不陌生的參謀長,這位差一點改變現狀的日本唯一稱得上戰略家的石原莞爾,石原莞爾的個性極強,脾氣也十分古怪,最為主要的是石原莞爾與首相東條英機惡交由來已久,而且現在東條英機手握大權,所以梅津美治郎也沒想好該如何給自己的這位參謀長定位。
石原莞爾前來上任,大本營方面一連發了五封電報確認航線和時間,這本來就已經讓梅津美治郎感到非常奇怪?大本營和軍部似乎對石原莞爾的付出到任過於的熱衷了?而且連續發了這麼多的電報,難道不怕密電被中**隊破譯嗎?
第八百五十四章一將功成萬骨枯(四)
梅津美治郎是個出了名的聰明人,對於某些人害人的心思和做法他實在感覺有些卑鄙齷齪,但是這個無恥之徒現在高高在上,他也只能暗地裡偷偷抱怨幾句。
實際上,梅津美治郎並不知道,此刻高飛也在懊惱不已,日本大本營與關東軍的二級通訊密碼已經被破譯了,石原莞爾被重新啟用對於高飛來說並不是什麼好訊息,石原莞爾不是一個戰術家,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戰略家,如果將其任命為參謀總長,那麼高飛可就頭疼的,任命其為關東軍參謀長,一隻落水的耗子能夠掀起多大的浪?
即便如此,高飛已然派出了一個戰鬥機中隊去攔截石原莞爾的座機,結果只擊落了四架巡邏的日軍零式戰鬥機,併為見到什麼運輸機,實際上石原莞爾自行改變了路線,乘船前往的海參崴,所以高飛的空中截擊撲了個空。
對於石原莞爾,高飛懷有極強的戒心,在高飛看來應該說石原莞爾是一個日本人中罕見的戰略天才,他在1941年出版的《戰爭史大觀》中就強調了飛機在未來戰爭中的巨大作用,而且指出了原子核裂變能量在軍事中的應用,石原莞爾認為使用這種能量的破壞力可能使戰爭在一瞬間就決出勝負,怪力光線武器什麼的突然出現也有可能,在重視武器這點上石原莞爾和日本陸軍的普通將領不同,這也是石原莞爾最後被東條英機排斥的原因之一,東條英機是精神制勝派,認為皇軍就算用磚頭都能打贏美國人,不過顯然,石原莞爾千算萬算,也沒算出日本首先成了原子核裂變能量武器的試驗場,確實是一瞬間就決出勝負,作為原子武器發明之後的六十餘年中,日本成為了世界上唯一捱過原子彈的國家而自豪不已,又有駐日美軍幫其改善基因和人種,也算是日本人發動的這場罪惡戰爭因禍得福之處。
在高飛眼中石原莞爾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十分危險之極的敵人,之所以說他十分危險,是因為石原莞爾戰略設想是有相當的勝算,從冒險的“滿洲事變”的成功,體現出了石原莞爾精於戰略、頭腦冷靜、敢於冒險的優點,這點和喜歡毫無目的到處惹是生非的其他日軍參謀不同。
石原莞爾懂得一部分中文,雖然不是像伊藤博文那樣的中國通,但石原莞爾對中國保持了最簡單有效的理解,石原莞爾認為如果進入戰爭狀態就一定是長期持久戰,一戰略角度去懲罰中國,數月間中國政府的政權就會崩潰,所以只需要短期決戰是極大的錯誤,制訂出這樣的決戰計劃的人一定沒來過中國,更談不上懂得中國。
一直到明治維新為止,中國都是亞洲的先進國家而令人害怕不已,日本人則從甲午戰爭戰勝了中國以後就認為中國是一個老衰的國家而看不起他,中國有自古而來的高度文明,而物質生活又極為原始,各個地方有高度的自給自足的可能,這些都成為對持久戰的極為有利的條件。
石原莞爾認為如果中日全面開戰,有可能逼迫中國進行決戰,會不會變成持久戰則主要取決於中國政府軍方的意圖,日本的國策是成為東亞的指導者,為此一定要具備能夠排除蘇美英壓迫的實力,在充實能夠對抗蘇美英的軍備特別是航空兵力的同時,做好穩固日滿和北支,完成進行持久戰的準備的基礎工作。完成了軍備的充實和持久戰的準備後,首先開始積極工作以儘快迫使蘇聯放棄進攻遠東的圖謀。
在此期間努力與美國保持親善關係,蘇聯屈服後與其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