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章 鑽心釘
明太祖聞言一怔,喃喃道:“朕知皇后說的,是以賢士為寶物啊!”
馬皇后見皇夫醒悟,忙拜賀道:“陛下有此寶物,可得天下,臣妾恭賀陛下!妾與陛下起於貧賤,今貴為帝后,最怕生出驕縱奢侈,危亡起於細微,願陛下以賢士為寶物!”
此後,性情自負而多疑的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在打下江山後,還能任用賢臣,不能不說與馬皇后的勸導有關。
馬皇后不但勸皇夫以賢德治國,自己也以賢德勤治後宮,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來倡導後宮嬪妃節儉仁慈的風尚。
馬皇后喜讀史書,也常用古訓來教導別人。她認為宋代多賢后,因此命女史官摘錄她們的言行家法,用來傳示後宮眾嬪妃。
有人感慨道:“宋代的皇后,也太過於仁厚了!”
馬皇后正色道:“過於仁厚,不比刻薄好麼?”使得眾人無話可說。
明太祖的衣履飲食,馬皇后親自料理省視,而她自己則布衣淡食,極其儉樸,衣服穿破了也捨不得丟棄,常要補好再穿。雖然位居極貴,但她決不忘記貧賤時和戰爭年代養成的好習慣。
對妃嬪宮人的子女,她卻一點也不小器,都派給豐厚的生活待遇。
對宮中下人,她也關懷備致,常送些衣物食品,以示體恤。
每逢文武官員的夫人入朝,她都會送些禮品,並與她們寒喧交談,就像對待家人。
這樣一來,宮廷內外的人,對馬皇后都十分尊敬。
明太祖也盛讚她道:“賢后可與當年唐太宗的長孫皇后相比,毫不遜色!”
馬皇后回答:“妾聞夫婦相保易,君臣相保難,陛下不忘同貧賤的妾身,願也勿忘同艱難的群臣。妾只求無愧於心,哪裡敢與賢德的長孫皇后相比呀!!”
她不但謙和崇賢,而且時時不忘提醒大功告成的皇夫,是一個精心佐夫治國的好皇后。
馬皇后深知忠臣賢士對朝廷的重要性,因而十分注意以一個女性的細心,來關心他們。
每日早朝議事,如果事情較多,就常常要延續至晌午。這時,奏事官吏按慣例,就在殿廷上用午餐。一天,馬皇后命宦官取來奏事官吏午餐的菜餚品嚐,覺得味道欠佳,隨即嚮明太祖建議:“人主奉宜薄,而養賢宜厚,否則怎能籠絡賢德之士!”
明太祖深以為然,就下令管理膳食的光祿寺卿,改善官員們工作午餐的品質。
雖是一樁小事,卻使官員們十分感激馬皇后對他們的重視和關心,當然也就更加盡心於朝廷。
一次,明太祖巡視太學回宮後,馬皇后關切的問:“太學有多少生徒?”太祖說有數千。
馬皇后又問:“人才可謂眾多,不過他們有朝延供給食用,而他們的妻子兒女,誰來供養呢?”
太學生是朝廷培養的一批有才之士,在太學中學習期間,一應生活用度均由朝廷供給,卻沒有另外的俸銀。他們的家人由誰供養,這問題過去倒是沒有哪個朝廷顧及過。
經由馬皇后一提起,也引起了明太祖的重視,於是詔令特設‘紅板倉’,貯積糧食,賜給太學生家屬。太學生從此無後顧之憂,一心治學,成為日後的棟樑之材。
馬皇后不但有賢德,而且有才能。
她廣讀經史,學問淵博,太祖所有的札記,都由她親自執筆記下。每當太祖有所感慨和言論,她都仔細地記錄下來。無論事態如何複雜,均能排布得條理分明,毫無疏漏之處。
明太祖為著報答馬皇后的美德與佐治之功,數次提議賜予皇后族人以高官厚祿。馬皇后總是這麼謝絕:“外戚干政,易亂朝綱,官職恩賜外家,實非遵法!”
因此,明代外戚雖然也享受高爵厚賜,但一般不授以高職,嚴禁干預政事。這規矩,就是馬皇后訂下來的。
鑑於漢、唐兩代的禍亂,多由宦官參政而引起,善於以史為鏡的馬皇后,特別在這方面給明太祖出了主意。
因此,明朝廷嚴格規定,內臣不得兼任外臣文武官職,不得穿外臣冠服,不得與外廷諸司有文書往來,並在宮門前豎下鐵牌,上寫著:“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
如此一來,杜絕了宦官亂政之弊。明太祖朱元璋,起於貧賤,生世坎坷,因而表面上雖然睿智英明,豁達神武,骨子裡卻藏著猜忌和苛刻。幸好身旁有一個仁慈寬厚的馬皇后,常常遇事勸諫,減少了不少刑戮,挽救了無數的無辜受疑者。赦免大學士宋謙,就是一個典型。
宋謙是元末明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