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註定了自己的無奈,不願意再找一個比趙匡胤差的人做丈夫,在抑鬱中死去。
有詩說:“天付紅顏不遇時,受人凌辱被人欺;今宵一死謝公子,彼此清明天下知。”
趙匡胤在路上,曾到一個佛寺投宿。實際上是寺裡的方丈老和尚算到他要來,把他接進去的。
臨行時,老和尚送給趙匡胤一道偈語:“遇郭乃安,歷周始顯,兩目重光,囊木應讖。”
所以,趙匡胤辭別趙京娘後,就北上投奔了郭威。後來,他做了皇帝,更奪過後蜀皇帝孟昶的妻子花蕊夫人。
當然,出現在這裡的趙京娘,只是主腦創造出來的高智慧NPC,跟歷代名女的隱藏任務有關。
她有一件極厲害的圈狀法寶,叫做四肢酥。此圈兩個,左右翻覆如太極一般,扣就陰陽連環雙鎖。此寶有叮噹之聲,耳聽眼見,渾身四肢骨懈筋酥,手足齊軟。
高峰跟趙京娘寒暄了幾句,便祭出各種法寶,跟她周旋起來。
不久,趙京娘支援不住,跳過一邊,淡然一笑:“好吧,我認輸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們趕緊去找任務物品吧。”
便摟著趙京孃的纖腰,化為一道青光,全速飛向瀛洲臺。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趙京娘已經來到瀛洲臺,挑戰歷代名將。
這次重新整理出來的名將,是清朝的年羹堯。
年羹堯,生於1679年,字亮功{有些古籍寫成‘亮工’},號雙峰,清朝軍事人物。
原籍懷遠{今屬安徽},後改隸漢軍鑲黃旗,同進士出身,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顯爵集於一身。
他運籌帷幄,馳騁疆場,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
1723年,青海叛亂,他官拜撫遠大將軍,領兵征剿,只用一個冬天,迫使叛軍十萬人投降,羅卜藏丹津逃往柴達木。以功高,加太保,封公爵。
雍正二年{1724年}入京時,得到雍正帝的特殊寵遇,真可謂位極人臣。
但翌年{1725年}十二月,風雲驟變,他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於雍正四年{1726年}賜自盡。
這裡特別介紹一下年羹堯失寵獲罪的原因,主要在三方面:第一方面,驕橫跋扈。
據說,年羹堯自恃功高,驕橫跋扈之風,日甚一日。
他在官場往來中,趾高氣揚,氣勢凌人。
贈送給屬下官員物件,“令北向叩頭謝恩”;發給總督、將軍的文書,本屬平行公文,卻擅稱“令諭”,把同官視為下屬;甚至蒙古扎薩克郡王額附阿寶見他,也要行跪拜禮。
對於朝廷派來的御前侍衛,理應優待,但年羹堯把他們留在身邊,當作“前後導引,執鞭墜鐙”的奴僕使用。
按照清代的制度,凡上諭到達地方,地方大員必須迎詔,行三跪九叩大禮,跪請聖安;但雍正的恩詔兩次到西寧,年羹堯竟“不行宣讀曉諭”。
更有甚者,他曾向雍正進呈其出資刻印的《陸宣公奏議》,雍正打算親自撰寫序言,尚未寫出,年羹堯自己竟擬出一篇,並要雍正帝認可。
年羹堯在雍正面前,也行止失儀,“御前箕坐,無人臣禮”,雍正心中頗為不快。
第二方面,結黨營私。
當時在文武官員的選任上,凡是年羹堯所保舉之人,吏、兵二部一律優先錄用,號稱“年選”。
他還排斥異己,任用私人,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以陝甘四川官員為骨幹,包括其他地區官員在內的小集團。
小說《兒女英雄傳》所寫的紀縣唐,實指年羹堯,說他是經略七省的大將軍,“他那裡雄兵十萬,甲士千員,猛將如雲,謀臣似雨”。
這些都是藝術上的誇張,與實際情形有很大的出入,但也說明年羹堯的勢力之大。
許多混跡官場的拍馬鑽營之輩,眼見年羹堯勢頭正勁,權力日益膨脹,遂競相奔走其門。
而年羹堯也是個注重培植私人勢力的人,每有肥缺美差,必定安插其私人親信,“異己者屏斥,趨赴者薦拔”。
譬如,他彈劾直隸巡撫趙之垣,“庸劣紈絝”,“斷不可令為巡撫”,而舉薦其私人李維鈞。
趙之垣因此而丟官,於是轉而投靠年羹堯門下,先後送給他價值達二十萬兩之巨的珠寶。
年羹堯就借雍正二年進京的機會,特地將趙帶到北京,“再四懇求引見”,力保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