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是遲了,前兩年還能靠了好家身找婆家,按今年這行市,高門大院是進不去了。穎也不說了,丈母孃說說也無能為力,照老丈人的話就是:陳家知足了。二哥在隴右已經是頭臉上的人物了,老三如今大富大貴已然不是陳家當年敢想的局面,連出嫁多年的大姐都沾了光,這出入間婆家再不敢因為出身商賈欺負她。這都是託王家的福,至於老四,想學了她三姐管家也罷,眼界高些嫁不掉未必就是禍事,既然她覺得這麼過得舒心,且由她去。
“哪和誰峙氣呢?”聽她話裡不為老四發愁,這就弄不清楚誰招惹她了。要說為蘭陵,不會,就是嘴上的便宜。其實心裡壓根沒把這當回事。可家裡最近好好的,連九斤都因為跳井事變後一頓胖揍聽話許多。
“沒和誰,就是鬧煩,”穎一臉不爽地拉個枕頭靠下,“吃飯也不香,也沒精神朝外面跑,待家裡好好的就氣悶,怕是中邪了。”
這我沒辦法,可能因為換季節鬧的,天一冷容易出現這種症狀,剝了倆山楂丸塞她嘴裡敷衍,喊管家偷偷去城裡找個好醫生來看看。吩咐清楚,走後門進來,不許讓周神醫知覺了,違者罰款。
不算病,交代完後獨自朝程老爺子家跑一趟,今年隴右那邊鬧勞力荒,明年若墾荒不力的話,到後年等交納官棉的數量加一成就有點吃力了。
這是個大問題,畢竟現在能大規模墾荒的全是有頭有臉大家族,朝廷已經很給這些人面子了。官棉的徵收上採取循序漸進的辦法,按照開墾荒地的規模隔年遞增,開墾得越多,折扣越大,一來鼓勵隴右周邊的外族下馬墾荒,二來朝廷也有把隴右作為棉糧產地的打算。
這樣以來首先解決了邊疆備戰備荒錢糧高支出的問題,再就是不少西域大族群也向朝廷發出願意務農的意向。肥沃的土地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定居者,而政府也願意看到越來越多的遊牧民族加入到墾荒行列中來,蘭陵當年的圈養政策逐漸發揮了效應。隴右六大都護府都出臺了相應的優惠政策來吸引吸引外族拓荒者,從無償農業技術培訓到指派農學專家親臨指導,各種措施不一而足。
為了擴大農學的影響力,劉仁軌親自籌劃的隴右農學分院明年初正式開學,在隴右各個都護府治下都開設辦事機構,已經著手挑選適合的人員前往隴右主持前期工作。
程老爺子早就看出墾荒的價值所在,對這事非常重視。因為是王、程、秦、崔四家聯營的大專案,勞力短缺的問題上已經派人給當地軍中遞話過去,凡這四家的需求盡力滿足,沒主的活口想方設法朝農場里弄云云,聽起來有點滲人。
大家都一樣,因為勞力短缺讓這些農場主們暫時放棄了各自的立場變得團結起來。文、武集團裡能說上話的全都變成極端分子,把周邊各族各國對大唐不敬的賬能翻的全翻出來,有無恥的已經開始翻隋朝賬的,再遠點就朝南北朝追溯,有個八十多歲歷史學家老爺爺叫囂著為西漢百姓報仇,硬說當年西芏(哈撒克斯坦北部)大軍犯境俘我邊民百餘萬,老淚縱橫得好像被俘邊民裡有他祖先一樣。
這已經到了不要臉的步了,西芏建國比唐還晚,一建國就屁顛屁顛地朝大唐報道,美女送了不老少,硬說人家新興四十年不到的國家五百年前逮了你老祖宗去當苦役,這忒不地道了。就算五百年前幹過這事,西漢時候哪有百餘萬邊民讓人家抓?就現在連牲口在內也湊不齊這麼個數字。
這道理人人都懂,可著急了什麼事扯不出來?這邊說的悽慘,那邊馬上就跟風嚎啕,一下都覺得幾十輩祖宗日子過的太悽苦,該為他們報仇的時候到了。連歸附朝廷的外族也起鬨附和,恬個臉硬說大家都一個祖先,你祖先悽慘就是我祖先受罪,報仇的一道,不許單獨行動。
下來就有人罵,說薛仁貴蹲了茅坑不拉屎,大軍拉過去屁事不幹的混光陰,你到底打不打?不打的話讓我們去幹,保準連月子裡的都抓來當童工,無能之極!
過分了,都是場面上有頭有臉的人物,這麼鬧就有點掉價。要不說儒家思想好,關鍵這年代儒家還沒後世那麼值錢,君主又推崇內聖外王,弄得一個個飽學之士到了節骨眼上比響馬都惡劣,真正當響馬的全自殺了,業務能力比不過讀書人實在沒臉活下去。
“薛仁貴啊,哈哈……”程老爺子笑聲帶了夜貓子的勁,不知道他是替薛大將軍擔心還是這邊看人家笑話,“坐了火盆上烤就是這麼個樣子。他想經營幾年,可朝裡已經等不急了,等明年開春後怕就得開仗。這幫殺才光覺得官棉徵得多,等東邊吃了敗仗就該哭天抹淚了,到時候朝廷怕得下狠手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