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武班底的窩裡反,情況就更嚴重了。袁之真正的實力,還是他那老北洋六鎮(六師)的槍桿。這個槍桿除老袁自己緊握在手,絕不放鬆之外,下面能代他掌握的便是所謂‘北洋三傑龍虎狗’的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了。王士珍這條‘龍’,由於諸種公私原因,在軍中雖聲望彌高,然一直未掌握實權。迨袁有意帝制時,王事實上已告老還鄉,享其兒孫之樂了。【參見上引陶菊隱著「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二冊,頁七○…七二。比較晚出的一手史料,如大陸上出版的文史資料,所記亦多,不備載,詳史料篇。】
段祺瑞(一八六五…一九三六)、馮國璋(一八五九…一九一九),這兩個一‘虎’一‘狗’,可不一樣了。袁的看家之寶的六鎮之兵,都掌握在他二人手裡。袁為防制他們建立私人勢力,乃把他們在六鎮之中,不時調動,因此段一人在六鎮之中,曾歷任四鎮的‘統制’(師長)。袁的本意只是對其部屬搞‘將不專兵’的把戲,等到他們水漲船高,段變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時,袁的六鎮班底,也都做了段的部屬,使段氏在後來所謂‘北洋軍閥’系統中,威望足以號令全軍的第一號大軍閥。
段氏,合肥人,幼年也是老淮軍眷村裡的產品。李鴻章的北洋武備學堂第一屆畢業後,留德,並在克魯伯兵工廠做實習生。後來為袁羅致,成為位僅次於袁的小站元老。辛亥革命時接替馮國璋為清軍前敵總指揮,兼湖廣總督。終於率前敵清軍將領四十餘人,電迫清帝退位,成為中華民國民國的開國元勳之一,聞名國際。在袁氏替孫之後,段為袁政府中最具實力的陸軍總長。袁氏戡平二次革命時,段氏攝閣。帝制之初,主將軍府,兼統率處,號令三軍,權傾朝野,為當時中國之第一軍人。但是功高震主在袁氏看來,就成為尾大不掉,乃稍削其權而引起段的反感。加以段亦以中華民國的開國元勳自許,接袁氏之班,實為順理成章之事;做袁氏之臣,那就是降志辱身了,非大丈夫所能堪也。但段顯然無反袁之心,迨工杯葛而已矣。段原與袁府的‘大爺’(克定)不相容,這時克定乃乘虛而入,竟向皇父建議以王代段。袁氏誤聽兒言,乃命克定苦勸臥‘龍’,出山代段,並於民國四年(一九一五)八月底正式交接。這一來,火上加油,袁、段的關係乃發展到決裂的邊緣。據松坡遺墨所示,蔡鍔在潛離北京之前夕,曾與段有密談。再據上引袁靜雪的回憶,袁氏死後,遺族曾一夕數驚,因為有密報說段祺瑞要派兵來包圍中南海,盡誅袁氏家人。段為此表明心跡,曾特地把老婆送來參與袁家守靈,以安袁族之心,云云。袁、段的關係發展到這種惡劣地步,袁氏帝制之失敗,還需歷史家多唇舌乎哉?
曹丕不好伺候
馮國璋和段祺瑞的故事,也大同小異。馮國璋,直隸(今河北)河間人。幼年家貧,曾在農村戲臺上拉二胡伴唱為生。後從軍,由於聰明而苦學,竟被保送軍校,與段祺瑞同學。半途請假考科舉,竟考中秀才。再考舉人落第,乃回軍校完成學業。後得機去日本,對日本兵制觀察入微,乃被袁氏選拔,終成小站三傑中之‘狗’。辛亥武漢之役,總統清軍第二軍,攻下漢口、漢陽、後被調返北京,統率禁衛軍。禁衛軍者,袁氏控制北京之八三四一部隊也。有此,則袁黨在北京之統治基礎乃大奠。二次革命時,馮又奉調南下,與張勳攻略南京。後張軍因軍紀不佳他調,馮乃代張為江蘇將軍,駐節南京。從此地靈人傑,馮遂成為威震東南的封疆大吏。民國四年初夏,馮自梁啟超口中獲悉袁有改變國體、實行帝制的陰謀,乃親往北京一探究竟,袁氏乃對他有上述‘封口’之說。國璋信以為真,併為廣事傳播,後知被騙,乃氣憤不已。因此對袁氏之背叛民國,竟不惜公開批評。弄得朝野皆知。其實馮之反對帝制的公私動機,大致與段的立場,亦不相上下。他二人除愛惜共和之外,都不無將來對袁氏接班為主的情結。而他二人對‘太子’袁克定的憎惡,馮可能有甚於段。馮竟直呼克定為曹丕,並對朋友們公開訴苦說,袁大總統如果做了皇帝,‘像這樣的曹丕將來如何伺候得了’。【見惲寶惠‘談袁克定’,載‘文史資料’總第二十六輯,頁一四一。】
總之,馮、段二人,袁世凱的兩大肱股也。折其一,袁氏的皇帝肯定就做不成了。兩個同時罷工,袁就癱瘓了,雲南起義也就是多餘的了。至於黎元洪之拒絕‘武義親王’之冊封,黎雖非北洋系中人,作用不大,然黎氏究系副總統,反袁形象,也是有其一定影響的。但是還是毛主席說得好,壞東西不打不倒。沒個雲南起義這麼轟轟烈烈的來一下,袁世凱可能還不會立刻倒斃,有袁在,帝制的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