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有敬畏之心。”
趙原暗呼僥倖!
這個世界,儘管沒有另外一個世界的研究程序快,但給竺海霞一個方向,她能迅速、敏銳地嗅到其中的機會。
做科研大部分時候是茫然無措的。
透過排除法,在浩如煙海的海洋中,大海撈針似的尋找正確的途徑。
有時候方法正確與否,需要一點運氣。
竺海霞並不知道趙原是一個搬運工,驚訝趙原的運氣超乎常人。
“接下來,需要我做些什麼?”趙原主動問道。
既然成立實驗室,自己是否要參與一下呢?
竺海霞明白趙原的意思,嘴角露出笑容,“人盡其才。你儘管在科研上也有天賦,但最核心的競爭力還是在外科。你現在兼任兩個重要科室,還是得將精力放在那個上面。至於你在論文提出的方案,一旦被證實可行,我屆時會讓你參與後期專案總結。”
趙原點頭,“謝謝您的理解和包容。”
竺海霞拍了拍趙原的肩膀,欲言又止,“沒其他事情了,你去忙吧!”
等趙原離開,竺海霞沉思許久。
其實竺海霞希望趙原深度進入課題,畢竟趙原具備很強的科研能力。
聚合物生物瓣膜,主動脈覆膜支架,膝蓋內支架等等,足以證明他是一個有創新精神的人。
但血液方向的科研,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趙原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去救治更多的病人。
當然,倘若這個方向的科研有進展,絕不可忽視趙原的貢獻。
沒有理論引領,方向都沒有。
實驗建立在論文的基礎上!
竺海霞將趙原的名字放在專案小組的第二位。
倘若被其他團隊所知,肯定要大吃一驚。
課題組成員的名次代表著成員對專案的貢獻值!
一個沒有畢業的直博生被放在課題組的第二位,完全違背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