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下。
恰巧。一位“仙人”乘著一匹雪白的寶馬。從“馬盂山”隨土河一直向東信馬由韁。
青牛和白馬。在潢水與土河的交匯處的木葉山相遇了。
天女和仙人,叱走青牛,鬆開馬韁,相對走來。兩人相愛了,結合了,繁衍了。
儘管青牛白馬的故事流傳很廣,但有關遼朝方面的史料中卻鮮有記述,僅有的一條記載見於《遼史》卷三七《地理志》(一)上京道“永州”條:有木葉山。上建契丹始祖廟,奇首可汗在南廟,可敦在北廟,繪塑二聖並八子神像。
相傳有神人乘白馬,自馬盂山浮土河而東,有天女駕青牛車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葉山,二水合流,相遇為配偶,生八子。
其後族屬漸盛,分為八部。
每行軍及春秋時祭。必用白馬青牛,示不忘本雲。
這無疑是有關青牛白馬傳說的最權威、最準確的記述。由此可知。契丹族發源於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確為信實。
對於契丹的一些資訊,李老和蘇九兩人心中都知道。
契丹一族的來源傳說,曾經在華夏的學界中瘋狂的討論。
曾經建立了持續219年之久的遼王朝的契丹民族,從元末明初以來忽然從史籍中消失得不見蹤影。
而在現實生活中,這個民族是否如逝去的時間一樣不復存在了?
這個問題,曾經被諸多學者所拷問。
一些專家們做出這樣的結論和比喻:元代蒙古人建立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大帝國時,連年征戰,頻繁用兵的契丹人被征服,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較大的族群,如達斡爾族作為民族續存保留下來,有的則被當地人同化了。
後者是最難尋找的,因為,契丹族一千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外婚制”,所以純粹意義上的契丹人已不復存在了。
經過不斷地遷徙、隔離和融合,多數契丹人如扔在大海中的冰一樣融化了,用一個專業術語命名即“分子意義上的後裔”。
這些業已融化了的“冰”還能找到嗎?
只有蘇九心中才清楚,契丹人其實一直都存在,以家族傳承的方式,一直生存在華夏大地之上。
而且,契丹一族在風水界中的地位,也是舉重若輕的,當然若不是戰敗,再加上被風水界中人追殺,契丹一族也不會隱姓埋名起來,這其中其實是有著很大的淵源,不過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