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送去的蠶繭,繅絲廠是不收的。這件事王有宏也知道的很清楚。
張玉通點點頭,“王都督,人民黨之所以蠶絲質量極佳,因為他們養蠶場國營,所用蠶種皆為一類。不像咱們江蘇,所用蠶種多是自家留的蠶種。咱們若是想趕上人民黨,就必須在此事上有個章程才行。”
雖然回答的很順暢,張玉通的聲音卻低了不少。人民黨的桑蠶業與江蘇乃至其他地方的最大不同之處就在於,桑樹都是種在根據地國有的土地之上的。人民黨實施土改之後,人民一人三畝地,除此之外的所有土地都歸國家所有。這些土地上開辦的農場,種植的各種作物,乃至低下的礦藏,都屬於國有。江蘇則是土地私有,各家種出來桑葉可以自己處置,用來自家養蠶也好,或者挑出去賣也好,別人是管不著的。
人民黨則是國有的桑葉,桑林的管理有專門的企業來負責,養護桑林,摘取桑葉,運輸桑葉,人民出力就能掙錢。這個生產鏈條成本極低。一擔桑葉,在江蘇能賣到二兩銀子,即便是銀賤銅貴,也得有一千六百文銅錢。
在人民黨那裡,運輸一擔桑葉能賺到四斤米。以三十文錢一斤米來計算,也不過是一百二十文錢。包括桑樹廠的職工工資,養蠶場的職工,繅絲廠職工的工資。人民黨生產出一擔蠶繭的成本也不過二兩銀子。最重要的是,百姓掙錢是不繳稅的。種地只收三成稅,其他幹任何工作掙到的錢都是淨落到自己口袋裡。看似做工收入不高,卻好在穩定。生絲買賣不管賠錢賺錢,做工的都不會虧錢。百姓們反倒願意出力。
就張玉通在根據地所見,做工的男女幾乎對半,甚至不少老頭子老太太們也挑著擔子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