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登臺開始講話,“諸位,在下早就想請大家像現在這樣進京來商談立憲的國事。在下當過北洋大臣,直隸總督,也在軍機處行走過。每次與地方上的諸公說起這地方上的事情,聽到的都是抱怨。一說便是京城的眾人不知道地方上有多苦多難,談及此事的時候,諸公全部都是躊躇滿志,認為自己若是能在地方上當了家做了主,定能讓地方上蓬勃興旺。在下就想,若是朝廷能讓諸公放手去做就好了。現在內閣建立,在下覺得作為這內閣副總理大臣,總要給諸位辦些事情。這聯省自治正好遂了諸位的心思”
雖然眾人都知道這次是來談聯省自治的事情,可各位代表總覺得心裡頭沒底。聯省自治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沒人搞得清。袁世凱開門見山的就這麼談問題,不威脅,不逼迫,即便是有人民黨代表不跪拜這點子小小的風波,所有代表也覺得很是滿意。
除了北洋一系的省份代表之外,其他各省大部分代表只是見過袁世凱,沒有在袁世凱手下聽差辦事的經驗。官場上的交道都是人浮於事,大家只是聽說袁世凱精明強幹,都沒親身體會過袁世凱的真正的能耐。現在聽袁世凱花了一個多小時清晰明瞭的將這聯省自治的理念、基本方法、以及佈局給講述了一遍。議員們對袁世凱的才具佩服的五體投地。不說聯省自治好不好,光這種認知與佈局,各地代表們捫心自問,都是自愧不如。怪不得提起天下名臣,首推“北袁”。光聽了這講述,眾人就相信這北洋袁世凱確實是無雙國士。
見袁世凱準備的如此充分,態度又如此強硬,各省代表心裡頭佩服之餘也生出一種強烈的不安。
袁世凱剛講完,北洋一系的代表率先鼓掌,其他各省代表不管真心還是假意,也跟著熱烈鼓起掌來。
人民黨代表們始終認真的聽著,最後象徵新的鼓掌湊了湊熱鬧。
等眾人掌聲落下,袁世凱接著說道:“這次立憲會議,內閣先拿出個章程出來,各省自己討論。討論結束之後,各省代表上去發言。全部發言完了,就是針對每一條憲法內容進行投票。當然了,咱們先對這個流程進行投票。各省代表可以先到自己的休息室進行商討。”
人民黨人數極少,會議室不大。警衛員們在外頭牢牢把住門戶,三位代表這才低聲開始討論。
“看來袁世凱真的完全採用了陳主席的建議了。”馮煦率先說道。
袁世凱看來對利用陳克的智力很有興趣,這次會議召開之前,袁世凱專門派人到根據地,向陳克尋求建議。陳克就給袁世凱寫了一份比較詳細的建議書。三名代表都看過,針對袁世凱未來的每一步,陳克都提出了各種應對和選擇的方法。諸多策略的原因目的都標的很明確。
袁世凱方才所講述的就是他自己選擇組合了一套路線。
尚遠沉聲說道:“看來袁世凱是選擇了經濟為主的線路呢。”
“這也沒辦法,袁世凱缺錢。”馮煦是布政使,管的就是財計。對袁世凱的選擇,他最清楚,“前年滿清收入八千萬兩,支出高達一億兩。去年和今年只怕還不如前年。就算是袁世凱搜刮了宗室和皇室,又能有多少錢?頂天三千萬兩。很多還是無法變賣的古玩。盛世興收藏,陳主席說的很清楚。大家知道袁世凱手裡有古董,都想著從中低價買一筆。這麼亂的時候,有錢人又哪裡肯花錢賣這些東西呢?”
尚遠聽到這些,忍不住冷哼了一聲,“北洋肯定是打不起仗的,不過到現在我還是很不安。北洋本來就是條破船,渾身都是洞。蝨多不癢債多不愁,他們苟延殘喘的維持著就行了。他們肯定是打不起仗,但是他也一定會處心積慮的對付咱們。倒是咱們根據地裡頭大搞工業建設,漏洞一旦被攻擊,咱們的損失就大得多。所以何必這麼著急的推動聯省自治呢?陳主席說的有道理,若是沒有強力中央,定然會變成軍閥混戰的局面。可讓這些人集合起來,咱們人民黨就是眾矢之的,定然處處受制。”
嚴復與馮煦聽完這話都默不作聲,持這種態度的同志在黨內並不是少數派。陳克曾經十分強調戰略主動的意義,開闢山東根據地就是爭取戰略主動的重要一環。尚遠作為尖兵,承擔的就是最具主動性的工作。在給滿清最後軍事打擊的過程中,山東根據地功勞極大。到現在為止,都是人民黨先出手打別人,哪裡有過戰略上的被動。也難怪尚遠不能接受這樣的方向。
沉默了一陣,馮煦忍不住說道:“尚書記,刀兵一起,伊于胡底。內戰這麼打下去總歸不是好事。人民黨就算是驍勇善戰,現在也沒有能力打下全中國。所謂長痛不如短痛,反正最後要打,何必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