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想了想轉口道,“罷了,正如汝所言,蔡安貞終究是朝廷委派的太守,禮數還是要的。汝這就替吾修書一封,說是北海不會奉袁譚為刺史,也請她蔡安貞好自為之,莫要助紂為虐。”
孫邵耳聽孔融非但沒有出糧的意思,還要反過來勸那蔡安貞脫離袁紹。心想自家主公真是越來越胡鬧了。只是孔融固然可以為了他的大義而一意孤行,孫邵卻不能不顧北海的安危。所以他趕忙就向孔融小心翼翼地提醒道,“主公,袁本初與蔡安貞有知遇之恩,恐怕蔡安貞不會輕易背離袁氏。更何況蔡安貞眼下出任了青州典曹之職,倘若北海不出糧,吾恐蔡安貞不會就此罷休。”
“北海那來的閒糧。”孔融將臉一板道,“倒是東萊號稱青州糧倉,她蔡安貞大可傾囊而出資助那袁譚小兒。”
孫邵見孔融搞了半天都沒弄清楚關鍵所在,不由急得直跺腳道,“咳,主公汝還看不出否?東萊明明有糧,卻還來北海徵糧。這擺明了就是居心叵測啊”
“汝的意思是,那蔡安貞有意染指北海?”孔融皺眉問道。
“故邵以為主公此番或多或少總得獻上些許糧草才行。”孫邵勸說道。
哪知孔融卻不以為然地擺手道,“哼,倘若那蔡安貞真有此狼子野心,就算傾北海全郡之糧也難填其欲壑。即是如此,那還不如干脆一粒糧都不交。”
孫邵原本以為孔融對時局沒啥見解,但此刻聽他如此一說,倒也覺得有幾分道理。不過孫邵轉念起東萊那駭人的兵力,不禁更加憂心忡忡起來,“倘若真是如此,主公得早做準備才行。那蔡安貞此番可是點齊了兩萬兵馬出征平原。倘若這兩萬兵馬調頭攻打北海,這可如何是好。”
“孫功曹不必憂心。那蔡安貞一介女子不懂兵法,全仗太史子義將軍治軍。而子義將軍為人忠義,斷不會做出手攻打北海。”孔融自信地搖頭道。
“此一時彼一時,主公怎能將北海的安危寄託於一介武夫?”孫邵急道。待見對面的孔融還是一副篤定的模樣。孫邵不由退而求其次道,“要不,主公速招高密令王叔治招來都昌?”
孫邵所提的高密令王叔治,正是孔融的主簿王修。只因王修還兼任高密縣令,故他平時不常待在都昌。不過每一次孔融有難,王修總能第一時間趕來為孔融解圍。所以此刻眼見北海情況堪憂,孫邵頭一個想到的就是找王修過來幫忙。
這不,耳聽孫邵提起了王修,之前一直兩眼張頭頂的孔融也跟著欣然點道,“善,讓叔治來此商議一下也好。”
第二卷 青州之鵬 第二卷 青州之鵬 第二十二節 高密王修
第二卷 青州之鵬 第二十二節 高密王修
春日豔陽下,一席青衫的王修負手立於轅門之前,以淡然的神情仰望片片流雲自碧空掠過。可他的身後一干隨從卻在以畏懼的眼神打量著面前長戈林立、旌旗招展的營寨。其實無怪乎王修的隨從會有如此反應。就在三天前的清晨,約莫三千兵馬驟然出現在了高密城外,驚得城內百姓紛紛緊閉門戶不敢出城。身為高密縣令的王修自然不能坐視不速之客兵臨城下,於是便派出使者質問對方來意。哪知對方給他的回覆卻是,“奉青州典曹都尉蔡府君之命,前來高密縣護送糧道。”
青州典曹都尉蔡府君?青州典曹都尉是誰王修並不認識。但他卻知曉整個青州能被稱為蔡府君的只有一人,那是東萊郡的幼婦太守蔡安貞。且全青州的人也都知道東萊的少女府君去年剛去鄴城拜會過右將軍袁紹,因此這會兒的東萊兵是在為誰護送糧草也就不言而喻了。其實王修本人並不認為北海該摻和進袁、田兩方的刺史之爭。但是以其對主公孔融脾性的瞭解,北海捲入青州之戰乃是早晚的事情。而且北海必然會佔在田楷那一邊,因此就算此刻北海尚未同東萊正是開戰,在王修的眼中城外突然冒出的這群東萊兵也已成了敵軍。
而之後事件的程序也果不出王修所料,這群東萊兵只花了一夜的時間就在高密城外建起了眼前這座軍營。不僅如此營寨內的東萊兵還將高密城通往外界的各個道口封得水洩不通。但凡有人進出城池都需經過東萊兵的嚴格盤查。倘若人數眾多,那直接就會被對方“禮送”回城。
事實上,倘若東萊兵敢攻城,王修完全有自信令其鎩羽而歸。但對方顯然並沒有攻城的意思,甚至都沒有向高密徵糧或挑釁。面前的這支東萊兵只是藉著護送糧道的名義將高密圍成一座孤城而已。不可否認,三千兵馬攻城或許捉襟見肘,可圍城卻綽綽有餘。而王修手裡的那八百兵馬守城尚有餘力,但突圍則力不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