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6部分

流言一出,城內頓時暗流湧動,往日裡受到排擠的那些官員與富戶勾結到一起,成夜議事。

夷安縣尉胡七、介亭縣尉趙亮與寧家堡的寧毅、李家堡的李得財聞訊之後也派人相互通訊。

李賢離開之前曾經吩咐過,若是事情有變,兩城兩堡須得互為犄角,攜手禦敵。

至於周家堡、胡家堡,這兩座與李賢頗為友善的鄉堡,自然也不能疏漏了,提醒他們多加防備,寬出嚴進,這也是題中之義。

出於多方面的考慮,胡七等人不敢擅自離堡外出,據說孔融已經斷掉了李賢大軍的糧秣補給,李得財等人本想往劇縣運送糧秣,卻又怕李賢罵他自作主張。

無奈之下,李得財只好與寧毅等人商議。

透過書信相互聯絡之後,李得財強行按耐住運送糧秣的念頭。

遠在劇縣的李賢無論是否有命令傳達,胡七、趙亮等人只要為其守好基業,確保後路不失,這樣的話,就算有功無過了。

相反,如果胡七等人自作主張,作出一些影響局勢的舉措出來,極有可能壞了李賢的部署。

流言終歸不足為信,沒見到李賢的手令之前,僅僅憑藉傳言就草率決定,這樣的人無疑是愚蠢的。

因而,對於趙亮等人來說,以不變應萬變才不會出錯。

好在沒過多久,李賢終於有命令傳來。

趙亮、胡七、寧毅、李得財見到的手令都是一模一樣的,上面要求他們籌備糧秣,急速運往劇縣。

至於夷安、介亭,李賢給出的要求非同尋常:嚴密監視各方動向,必要時可以便宜行事。

什麼叫便宜行事?就是說,一旦事情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胡七、趙亮便可以動用武力。

在北海國南麓,胡七、趙亮、李得財等人掌控的武力足有兩千之數。

聽上去數量不多,可這兩千人已經是方圓百里之內規模最大的武裝力量了。

即便是即墨城,城內的守軍也不過八百人上下而已。

一旦事情有變,這兩千人足以做很多事情了。

不過,此番運送糧秣,隨行的護衛起碼得有五百人,這樣才可以確保糧秣的安全。

糧秣,寧家堡、李家堡記憶體儲了五千石。

寧家堡的糧秣是藉助水車的便利從兩千多畝土地上收穫的,而李家堡的糧秣卻是李得財用賣酒的利潤所得購買來的。

糧秣豐收的季節,糧價極低,李得財果斷出手,搶購了一大批糧食。

為此,李得財還與幾個糧商結了怨。

不過,就目前來看,李得財所做的一切還是值得的。

李賢的軍令尚未抵達之前,糧秣、護衛就已經準備妥當了。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此番,軍令下達之後,翌日一早,五百軍卒便押運著一千石糧秣上路了,隨行的還有驅趕車馬的馬伕、苦力。

這樣一支規模不小的運糧隊伍,所經之處自然引起很多人注意。

沒過多久,都昌城內的孔融便聽說了這一情況。

事態的發展完全超乎了孔融的掌控,原本他以為斷絕了李賢的糧秣,對方便會輕易就範,可誰想到,李賢竟然一反常態,非但沒有服軟告罪,反而擺出一副“你奈我何”的模樣。

這時候,孔融已經是騎虎難下,郡內的官吏也分成兩派。

一派勸阻孔融,讓其收回“斷糧”的呈命,畢竟東萊軍是北海國之根本,若是‘逼’的李賢投往他處,受損倒黴的只會是北海國;另外一派堅持孔融無錯,他們躥啜孔融,試圖下令給太史慈,讓其圍攻東萊軍。

無論是東萊軍還是北海軍都是北海國少見的‘精’兵,兩虎相爭,必有一傷,不過,真正令孔融猶疑的是,太史慈是否會聽從自己的號令?

一個李賢已經令北海國局勢大‘亂’了,若是再加上太史慈,連孔融都不確定事情會發展到哪一步。

毫無疑問,如果李賢與太史慈聯手,無論如何,孔融都是守不住都昌城的。

惶恐之下,孔融才猛然發覺,離開了李賢,他真的再無幫手了。

南方的陶謙剛剛受了李賢的大恩,於情於理都不會摻和到北海國的事情上來,而曹‘操’跟袁紹與孔融早有怨隙,更不能指望,那麼,還能指望誰呢?

無奈之下,孔融做了最壞了打算:“若是李賢舉兵反叛,諸位以為誰可助我?”

廳內啞口無言,東萊軍的犀利之處,眾人早有耳聞。

連夏侯淵的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