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4部分

雞群,以國家綱常法度為準繩,不反對陶謙請辭,反對陶謙未得朝庭允許,私自將州牧之位轉讓他人。趙昱忠誠耿直,在亂世之中尤不忘綱常法度,難能可貴。

劉澤力辭道:“澤雖系帝室苗裔,但才疏德薄,擔任一郡太守尚不稱職,如何擔當得了一州之牧,就算陶公難以視事,也需另選賢能之士任之。淮南袁公路,四世三公,名著海內,與徐州相鄰,陶公何不將州郡付之。”

孔融一聽此言,當即道:“淮南袁術,冢中枯骨,何足掛齒。既然陶公誠意相托,潤德就不必再推辭了,當以徐州百姓為重才是。”(未完待續。。)

第321章 豫州刺史

劉澤搖搖頭,對陶謙道:“陶公盛意,澤萬不敢受。就此向陶公辭行,將來陶公若還有用的到在下的地方,澤必萬死不辭。就此別過,萬望珍重!”說著,劉澤起身欲走,關羽、張飛等諸人也紛紛起身。

陳登慌忙直扯劉澤的衣袖,道:“潤德公萬萬走不得,曹兵雖退,但隨時可返,潤德公此去千里之外,徐州有難,將有何人救之?”

陶謙也急急攔在劉澤身前,躬身泣道:“潤德公若棄我而去,徐州必失於曹賊之手,我死尚不足惜,但求公能垂憐徐州百萬黎庶,萬勿請辭。”

劉澤嘆息一聲道:“徐州之圍已解,我若再滯留此地,不免令人誤以為有覦覷之心,公等再三挽留,必陷澤於不義之地!”

陶謙拭淚道:“劉公仁義,我輩皆知,若定然不受徐州牧之職,近有一邑,名為小沛,足可屯軍。請潤德公暫屯小沛,以保徐州,我當表奏公為豫州刺史,不知潤德公意下如何?”

劉澤心底時淡然一笑,看來陶謙也算是老謀深算的一隻老狐狸,徐州四郡崩壞,軍力大損,斷時間內根本就恢復不了,若青州援軍撤走,曹操再次興兵來犯的話,陶謙也只有束手就擒的份了,所以無論如何得將劉澤的軍隊留下來,方能保徐州的太平。

小沛雖然有個小字,但可不是小城,乃豫州東部的一個郡國,下轄二十一個縣。沛國原本不歸陶謙的徐州管轄。那是在陶謙掃蕩青徐黃巾的戰鬥中順手從黃巾軍手裡奪下來的,也就沒有再歸還豫州,而是派兵駐守在那兒,成為拱衛徐州的門戶。

至於陶謙所說的表奏劉澤為豫州刺史,似乎有些笑話,一個徐州牧,有資格任命另一個州的行政首腦嗎?不過現在是亂世,估計也沒有理會這些,公孫瓚不就任命了四個州的刺史嗎,袁術還自稱是徐州伯呢(大漢天下並沒有伯這一級的官職。袁術也不知動了什麼腦筋自創了一個。不過怎麼看都是個笑話,他連一寸徐州的土地也沒有)。陶謙的表章往朝庭一送,甭管朝庭有沒有批覆,劉澤就可以走馬上任了。但至於劉澤能管豫州的幾郡幾國。也無人認真看待了。

田楷和孔融都勸劉澤留下來。陳登更是一臉的祈盼,徐州的許多官員雖然不贊成劉澤當州牧,但對於劉澤留下來給徐州看守大門。他們都是一百個樂意,畢竟曹操給徐州帶來的陰霾至今揮之不散,有劉澤在小沛給他們看門守戶,他們也能睡個安穩覺,是以紛紛苦勸。

劉澤問賈詡道:“文和,你怎麼看?”

賈詡微微一笑道:“既然陶公和徐州諸君都竭力挽留主公,盛情難卻,主公便應了吧。”

“好,就依文和之言。”劉澤回頭對陶謙道:“恭敬不如從命,澤便屯守小沛,請陶公放心,但有澤在一日,必讓曹操不可越徐州一步。”

陶謙面上微微一紅,劉澤的話似乎別有另一層含義,那就是你把我當槍頭使,別以為我不知道。他輕咳一聲道:“潤德公肯留駐小沛,誠為徐州百姓之福。至於錢糧等,潤德公無須擔心,某定按月撥付,另外陶某手下尚有八千親兵,撥一半共守小沛,由潤德全權調遣。”

四千丹陽兵?劉澤眼前一亮,看來陶謙奸滑之中也捨得投點資,拿一半的家底出來,不過想想也正常,就算是看守狗也得給根骨頭,如果一毛不撥的話,鬼才會替你賣命。噢,說錯了,鬼也得有錢才能使喚來推磨。丹陽兵驍勇果勁,號稱天下第一雄兵,陶謙也正是憑著這些出生入死多年的親衛部隊,才得以在最善用兵的曹操及手下如雲的驍將面前保住徐州城不失。能得到他的四千丹陽兵,也是劉澤的意外之喜。

在田楷和孔融的見證下,陶劉雙方很快就確定下來了小沛的駐軍事宜,沛國的一切軍政事務皆歸劉澤統轄,沛國的官吏任免許可權也歸劉澤,陶謙這邊按月支付劉軍的所需糧秣,如果曹操來犯,陶劉兩軍必須同心合力共逐曹操。

這一個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