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在西方讀者看來,孔子只是一位智者,開口不是格言,便是警語,這種看法,自然不足以闡釋孔子思想其影響之深而且大。若缺乏思想上更為深奧的統一的信念或系統,純靠一套格言警語,而支配一個國家,像孔子思想之支配中國一樣,是辦不到的。孔夫子的威望與影響如此之大,對此疑難問題之解答,必須另自他處尋求才是。若沒有一套使人信而不疑的大道理,縱有格言警語,也會久而陳腐令人生厭的。《論語》這部書,是孔學上的聖經,是一套道德的教訓,使西方人對孔子之有所知,主要就是靠這部書。但是《論語》,畢竟只是夫子自道的一套精粹語錄,而且文句零散,多失其位次,因此若想獲得更為充分之闡釋,反須要依賴《孟子》、《禮記》等書。孔子總不會天天只說些零星斷片的話吧。所以,對孔子的思想之整體系統若沒有全盤的瞭解,欲求充分了解何以孔子有如此的威望及影響,那真是緣木求魚了。

簡而言之,孔子的思想是代表一個理性的社會秩序,以倫理為法,以個人修養為本,以道德為施政之基礎,以個人正心修身為政治修明之根抵。由此看來,最為耐人深思之特點是在取消政治與倫理之間的差異。其方法為——倫理性之方法,與法家以講嚴刑峻法為富國強兵之道截然不同。孔子的學說也是斷然肯定的,要求人對人類與社會負起當負的責任,所謂以天下國家為己任,此點與道家的適世玩世又大有不同。實際上,儒家思想所持的是人道主義者的態度,對全無實用虛無飄渺的玄學與神秘主義完全棄置不顧,而是隻注重基本的人際關係,靈異世界神仙不朽又有何用?這種獨具特色的人道主義中最有力的教義,是“人的標準就是人”。就憑這條教義,一個常人只要順著人性中的善去行,就算初步奉行儒家的為人之道了,並不必在什麼神祇上去尋求神聖理想中的完美。

。。

孔子思想的特性(2)

更精確點說,儒家思想志在從新樹立一個理性化的封建社會,因為當時周朝的封建社會正在趨於崩潰。儒家思想當然主張階級分明。要了解這種情形,我們必須回溯到孔子當時封建制度崩潰以及此後數百年內的狀況。當時中國領土內有數百大大小小公侯伯子男等級的國家,各自獨立,其強者則國土與國力日增,時常與他國兵連禍結。周朝皇帝名為華夏君王,統治全國,實則徒擁虛名,衰微已極。甚至孔子及以後之孟子,雖周遊列國,乾渴諸侯,求其施仁政,拯百姓於水火,但亦不屑於一朝周帝。這頗與其所主張之建立理性社會,尊崇周王之學說相矛盾。因當時國內情勢紛亂已極,周室衰微,帝國荏弱,縱然前往朝見,終無大用。各國間雖訂有條約,轉眼粉碎,結盟和好,終難持久。養兵日眾,捐稅日增,強凌弱,眾暴寡。國與國間隨時會商,真是舌敝唇焦,不見成功。學人智者開始定攻守之計,和戰之策,別利害,辨得失。說來也怪,當時學者智士之間,國界之分漸漸泯滅,周遊列國,朝秦暮楚,親疏無常。而古禮失,尊卑亂,貧富懸殊,政教乖誤,此等混亂失常遂使思想銳敏之士,勞神苦思以求撥亂返治之道。在此種氣氛中,更兼以思想之極端自由,智慧明敏之士,遂各抒己見,如百花齊放,競妍爭香,乃形成中國哲學之黃金時代。或蔑棄禮教如老莊;或主張人人當親手工作以謀生,如萌芽期之共產主義如許行及其門人,墨子則倡單一神祇,崇愛上帝,教人重人道,勿自私,甚至窒慾苦行,竟趨乎極端而排斥音樂,此外尚有詭辮家、苦行家、快樂主義者、自然主義者等等,不一而足。於是,不少人,如今日之歐洲人一樣,開始對文化表示懷疑,而想返回太古之原始生活,正如今日若干思想家要返回非洲叢林中或到爪哇以東之巴利島一樣。而孔子,則如現代的基督徒,他相通道德力量,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藝術的力量,相信文化歷史的傳統,相信國際間某種程度的道德行為,相信人與人之間高度的道德標準,這都是孔子部分的信念。

在《禮記·儒行》篇裡,我們可以看出儒家與其他各派的差異。“儒”這個字,在孔子時便已流行。而稱為儒的一派學者,大概是特別的一批人,他們在觀點上持保守態度,精研經史,其儒冠儒服正表示他們對古代文化的信而不疑。下面的幾段摘錄文字只以表示儒家的高度道德理想。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歟?”孔子對曰:“丘少居魯,衣逢掖之衣。長居宋,冠章甫之冠。丘聞之也,君子之學也博,其服也鄉。丘不知儒服。”

哀公曰:“敢問儒行?”孔子對曰:“遽數之不能終其物。悉數之,乃留,更僕,未可終也。”哀公命席,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