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百姓舉家南來,各國內部紛亂頻仍。
龍筱幽抓緊時機,舉兵東進,仗水攻伐!同盟各國紛紛發兵救援的同時,龍筱幽一面用水軍以游擊戰術牽制東方。另一面又暗中結兵上岸,取西路各國。一時間,盟軍左右為難,疲於奔命,軍心不整。
龍筱幽內緊外送,哪一面敵人勢大,就暫時停止攻擊。結合力量,向弱勢的方面去進攻。至此,為了自保,東西兩路各國,紛紛回兵本土固守,同盟已經名存實亡!
但龍筱幽心裡很清楚,如果此時直取北國,必然遭到強烈反抗,而且必定也會引各方前往援助。到時候,自己也難免被圍困的局面。所以,此時龍筱幽一方面廣徵兵員,操練新軍。另一方面大動水軍,不停的攻打東路各國。
東路各國此時即人才大量外流,,上層內亂又日益嚴重,已經是外強中乾的局面。但龍筱幽所以對這個已經沒什麼戰鬥力的過度不停攻打,正要也是為了未免自己日後大軍遠攻的時候,會後方生變。
龍筱幽大軍過處勢如破竹,北國雖然幾次出兵來援助東國,但為了顧忌自己,防止遭到突襲,每次的援軍都並不多,無異於送羊入虎口。而派出的軍隊裡,有許多龍筱幽原來的部屬,或者先來敬仰他的,紛紛反叛投靠。
不過,再差北國還會發些援兵。而西路各國,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盟友遭受大難,卻始終全無動靜。這樣的情形,自然是抵擋不了南國大軍的。尤其是出自萬雲的二十萬大軍,更加是勇猛無比,每次開戰,敵軍幾乎是一接即潰!
僅僅半年,龍筱幽率領南郡便盡數破敗了東路各國。還擊敗了北國等幾方的援軍多批,人數達十萬之眾。為了安撫人心,令各國儘快平定,恢復大範圍治安。龍筱幽撥回原本東國百姓,分封原各國君主為侯王,雖然臣屬南國,但卻有自治權利。因而使東路各國極快的恢復了安定,並且真正的忠心臣服,上交了兵權!
龍筱幽有了堅實的陸上基地,馬上結兵五十萬由東北進,又讓新徵的南軍挺進夾擊遷進了內陸的蠻夷。
蠻夷經過多年前與龍筱幽一戰,如今可謂是聞名變色。早先只因各路同盟,也還有些膽量叫囂。此時連續敗陣,只好投降臣服。龍筱幽於是盡起降蠻,直撲西路固守各國。
北軍如今已經顧不上盟軍怎樣,只能是加緊結兵,固守城池。而西路各國連遭蠻夷強攻,損失頗為嚴重!但畢竟蠻兵人少,還距勝數頗遠!
反正龍筱幽只是為了牽制西路大軍,不讓他們有機會援助北國,勝敗如何也就不很重要了!
北國此時屯糧結兵多時,不僅後備充足,而且軍力也將達百萬,又大多戰志旺盛!但龍筱幽征戰年餘,後備消耗極大,兵馬也差不多隻是對方半數,加上久戰多勞,短時間倒也不敢強攻!
西路激戰尚未平息,南北兩路對持不動,這樣的情況恍惚間就維持了兩個月。南國雖然在戰鬥中一時難以佔到上風,可內治癒見強盛,並無很大後顧之憂。但反觀北國,已經是朝野動盪,民心多怨!
龍筱幽原本為北國宰相,又是先帝御弟賢王,在數年的治理國家中,他對百姓頗多的惠施,威望極重!皇帝莫名暴斃,原本惡名昭彰的成、簡二人開始登堂治國,本就已經使得民心浮動。此時見朝廷居然和龍筱幽開戰,自然是許多怨懟!
不僅百姓中對當前情形諸多亢奮,就連滿朝的文武,早年本多與龍筱幽相熟。此時所以敵對,一來是情勢所迫,二來開始看到各國同盟的勢力,也沒幾個人能想到龍筱幽今天的將勝之局。
此時,很多人都已經可以明白,龍筱幽如今雖然兵力較少,而且後備似乎不足。可以龍筱幽素來的戰鬥情況,如果說直應其鋒,天下怕是沒人可以勝過!
一切情形都如龍筱幽所料,此時為迅速得勝,龍筱幽結東南兩路大軍一路勢如破竹,終於逼近了北國都城。並且龍筱幽派遣萬雲大軍十幾萬繞路敵後,勢成合圍,先取北國後方邊塞十郡。
起初見龍筱幽只有兵馬不過3、5十萬,北朝尚無大憂。只令邊軍嚴守,想他遠途而來,能堅持幾時?可當萬雲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到了後方的時候,朝廷才措手不及的發兵迎敵。可惜他們明白的太晚了,援軍到的時候,邊塞各郡已經到了龍筱幽的手中!
無奈之下,朝廷只有讓大軍暫時停駐,結營待敵。
龍筱幽得到北國邊塞,反倒並不急於強攻。只是取中郡作為行省,接來了皇后、太子和公主。並且發榜文昭告天下:先皇太子襲位位帝!
太子見如今勝利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