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孤風怒氣沖天,揮舞著雙手跟在李雄後面扯著嗓子連聲吼叫,“你為什麼放了他?他打傷了我十四個手下,重創了烽副,罪不可赦。”
“放了他,還有他的六個手下,都放了,我要把他們帶到鎮將府。”李雄揮揮手中的馬鞭,“石墩的新烽帥馬上就到。你把烽燧的事交待好,即刻趕到鎮將府來見我。”
“嘉瑋公……”獨孤風一把拽住了李雄,指著自己的鼻子氣呼呼地說道,“你就讓我這樣灰頭灰臉地離開石墩?”
“怎麼?要我派鼓吹來接你?”李雄不屑地撇撇嘴,“你小子在石墩是怎麼帶兵的?十幾個人轉眼之間就被打趴下了,這也叫精銳?我這張臉給你丟盡了。”李雄不再理他,衝著親衛連連揮手,示意他們上馬,離開烽燧。
獨孤風氣得面紅耳赤,瞪著李雄的背影,狠狠吐了一口唾沫,嘴裡不乾不淨地低聲咒罵。
斷箭帶著六個手下飛身上馬,跟在李雄的後面如飛一般衝出了營壘。
“你叫什麼?”
“斷箭。”
“斷箭?”李雄低聲唸了兩遍,轉頭問道,“你不是梁山公的家將嗎?為什麼不姓李?”
“我是在寺廟裡長大的。”斷箭策馬走進李雄,“從我記事時起,用的就是這個名字。”
“你是沙門?”
“不是。”斷箭笑道,“我雖然在寺廟長大,卻並不信佛。”
李雄疑惑地望著他。
“我是寺廟裡的佛圖戶。”斷箭解釋道,“十七年前一家也遷到了長安。那座寺廟是梁山公出錢修建的,因此寺廟裡的很多佛圖戶也隨其一起北遷了。那一年,我八歲。”
“你什麼時候做為梁山公的部曲隨軍征戰?”
“十三歲。”
李雄笑了起來,舉起馬鞭拍了拍斷箭的肩膀,“我也是十三歲隨父出征。打了十幾年仗了,今天還是第一次看到出手如電的人。你的攻擊速度太快了。”
“將軍的箭也是神乎其技,當世罕見。”
李雄大笑,“你我都是漢人,理應坦陳相待,你看我們是不是可以切磋一下?”
“敢不從命。”
=
=
註釋:
本書為了方便,一律取用漢姓。
關於北周使用鮮卑姓的緣由。
宇文泰出身散亡了的鮮卑宇文部,西魏君臣是鮮卑拓跋部人,宇文氏滅西魏,拓跋部人自然並不甘心,八柱國十二大將軍裡很多是拓跋部人,宇文部人反居極少數。後來宇文政權輕而易舉地轉移給隋文帝,漢士族勢力的增長和拓跋部人的歸附是重要的原因。
宇文泰想用漢人鮮卑化的方法來抵消鮮卑人的漢化。五五四年,宇文泰使改姓元的人都再姓拓跋。魏孝文帝改鮮卑人複姓為單姓,宇文泰使改單姓的人一律恢復複姓。宇文泰又使漢將帥改姓鮮卑姓,如李弼賜姓徒河氏,趙貴賜姓乙弗氏,楊忠賜姓普六茹氏,李虎賜姓大野氏,耿豪賜姓和稽氏,王勇賜姓庫汗氏。宇文泰不僅使漢將帥改用鮮卑姓,並且使各將帥所統率計程車卒都改姓將帥的鮮卑姓。
宇文泰以為自將帥以至所統率的府兵都用一個鮮卑姓,可以恢復鮮卑部落的原來組織,儲存鮮卑人的原始面貌,政權儘管漢化,政權的掌握者還是姓鮮卑姓的人,漢化也就對鮮卑政權無害了。事實上宇文泰這一作為,只能引起元氏為首的漢化鮮卑人的不滿,更引起廣大漢人的不滿,楊堅作周相時,下令被改姓的文武官都恢復原姓。
北周大象二年宇文泰以諸將漢姓改鮮卑姓者,悉復舊姓。諸將所補九十九胡姓全部回覆漢姓。
以上引自《中國通史》
=
沙門:
出家制度並不是佛教特有的,印度古代各教派都有出家的規定。其出家者統稱為‘沙門’,義為止息一切惡行。印度其他教派既未傳入中國,於是沙門也就成為出家佛教徒的專用名稱了。世俗也稱比丘為‘和尚’。和尚是印度的俗語,若用梵文典語則是‘鄔波馱那’,義為親教師,與習俗所稱師傳相同。世俗又稱比丘中的知識分子為‘法師’,意謂講說經法的師傅。其中比丘,沙門二詞多用於文字;僧人,和尚多用於口語
=
佛圖戶:
北魏時期屬於一個寺院管轄的身份接近奴婢的人戶。延興前後,沙門統曇曜奏請以重罪囚犯和官奴婢為佛圖戶。其奏議獲准,佛圖戶編入各州鎮寺院。佛圖戶又稱“寺戶”,屬寺院直接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