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美國和歐洲市場1/3或更低的價格提供高學歷人才時,很少有企業能夠拒絕。

印度的軟體程式設計人員最初到美國和歐洲去工作時,做的都是限時制的一般性工作,拿的是印度人的薪水,住的是工地附近的旅館或臨時宿舍。這種做法被稱為“駐廠代工”。由於美國人和印度人在薪水上有差異,這種做法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曾盛極一時。例如:1999年,印度一名系統分析師的年薪是20500美元,美國分析師則掙58300美元;印度測試工程師一年掙11700美元,美國測試工程師卻掙57100美元。既然能節約這麼大的成本,客戶們沒過多久就將印度人的合同工作範圍擴大到了更為複雜的領域。印度公司不久便將與客戶公司之間的合同關係轉變成了夥伴關係。正如美國一位執行長對我所言,“起初我僱他們,是因為他們比較廉價。後來我繼續僱用他們,則是因為他們活幹得比較漂亮。”這種信心一旦建立起來,再加上得州儀器公司的經驗和衛星資料連線的實現,將某些工作移往印度去做的吸引力就更大了,目的是為了獲取更大的成本優勢。接著,9?11事件之後,美國對短期務工人員新實行的簽證限制,也加快了將各項業務轉往海外的程序。

然而,將業務轉往海外有個通訊保密和安全問題。在如何啟動向海外轉移方面,薩蒂揚的經驗是個成功的例子。1991年6月,薩蒂揚與迪爾公司簽約,負責該公司的一個軟體專案,迪爾公司遂成為薩蒂揚第一個名列《財富》雜誌500強企業的客戶。這個專案進展得十分順利,雙方的關係也得到進一步發展。1992年1月,薩蒂揚架設了它第一個64KBPS的衛星接收站; 為日後與全球客戶連線鋪平了道路。迪爾公司顯然想透過衛星將大量設計工作移往印度去做,藉以節省鉅額成本,但這樣做也不是完全放心,於是便先搞了個試點。拉馬林阿向我解釋了他們的做法。薩蒂揚在位於伊利諾伊州莫林市的迪爾公司總部附近建了一個小型試驗站,名曰“印度土地”。這裡的一切都和薩蒂揚公司在印度的辦公場所一模一樣,連公司的300名印度員工在試驗期間也搬到了莫林,模擬他們在印度海得拉巴建廠後的工作情景。另外,在迪爾的總部與印度在莫林的試驗站之間還建立了通訊連線,模擬莫林和印度兩地之間的通訊情況。試驗站的工作人員按照印度時間作息,夜間工作,白天睡覺。儘管相距只有幾百碼遠,迪爾總部和印度試驗站之間從未有過實際接觸,一切聯絡都是透過資料傳輸方式進行的。按此方式成功地執行了幾個月後,薩蒂揚和迪爾才將業務轉移到印度去做。在印度,最後整個系統能和在莫林時一樣順利執行,但成本卻低得多。這類試驗推動了將軟體開發和資訊服務移往海外的趨勢,甚至早於網際網路得到廣泛應用。後來,隨著網際網路在商業上的用途日益增多,加之1994年網景瀏覽器的問世,印度公司的收入和在印度完成的工作的比例都進一步地增大了。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後勤金礦(1)

然而,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只是印度崛起的一個方面。現在讓我們回到本章開頭提到的維普羅?斯貝克拉曼德公司,聽聽拉曼?羅伊給我們講述企業的另外一部分——後勤部門的運作情況。

羅伊是一位言辭謙恭又不得閒的主管,從我們見面開始,他的兩部手機一直響個不停,最後他好心地把手機關上了。這家公司是該行業的龍頭企業,羅伊則是幕後天才和開先河者。他出生在如今是巴基斯坦領土的拉合爾。在印巴分離時期,為了躲避戰亂,他隨家人移居到了德里。他的成長歲月是在貧窮中度過的,後來專攻會計學,希望藉此有個比較光明的前程。20世紀80年代末期,他以擁有33個會計學位和證書的資歷,簽約進入美國運通公司設在印度的一家會計事務所。羅伊回憶說,其實機會是自動找上門來的。有一回,公司一名高階主管前來印度視察,表面上是出差,實際上是旅遊。遊玩過泰吉?瑪哈爾陵和其他景點之後,這位主管到事務所來了一下。開始時他還一副屈尊的神態,後來卻愈來愈感興趣,最後竟禁不住發出一聲驚呼:“嘿,幹得不錯嘛。”6個月後,美國運通決定將它在全球的40家會計中心削減到3家。印度事務所憑著羅伊呈給管理委員會的計劃所體現出來的實力,有幸成了留下的3家之一。

羅伊還清楚地記得運通的審計長約翰?麥克唐納在會議結束時說的話:“好啊,小夥子。你的計劃被批准了,現在想辦法去執行吧。”

然而,執行起來談何容易。那是1991年,美國運通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