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出手有些小氣,但大臣們倒是很歡喜,在宋九帶動下,這時宋朝上層務實作風比史上更重。
登上峰頂,一系列禮儀結束,當天在遼國建造的望海堂休息。
明天趙恆下山,到了這時候宋九就要與趙恆分別了,幽州路首府在幽州。但他不能呆在幽州,實際安定以後,幽州路必然還要劃分,一切為二。一切為三,否則幽州到混同江太遠。
因此宋九將會去東陽,以及長春。改成呂陽的兀惑城。
趙恆將宋九喊來,平易治難。不以為將遼國滅掉,東北就真拿下來了。在歷史上關外得而復失的例子不要太多。
宋九將心中想法一五一十說出。
趙恆也認同了。
宋九忽然問道:“陛下,我朝現在可如秦漢唐之時?”
按理說宋朝滅了遼國,幾乎達到了巔峰。
不過趙恆細想了一下,卻沉吟起來。
宋九替他做了回答:“秦朝一統天下,橫掃八荒,氣吞**,我朝不及。”
“光武后漢朝遊牧民族幾乎都不形成致命的危害,所謂的用兵,不過是掃除身上的疥癬之瘡罷了,我朝不及。”
“唐朝巔峰時兵力達到了小海,西邊翻過蔥嶺,一度到達河中地區(阿富汗巴基斯坦吐庫曼斯坦一帶),李白的家鄉就在蔥嶺以西。”
“可是我朝兵力不敢越過蘭州,交趾名為進奉,實為陰違,大理都懶得派使者來進貢。與他們相比,我朝還經過兩代英明的先帝大治,甚至周世宗還為我朝打下了好底子,僅能做到這一步,因此我朝還不能稱為盛世王朝。”
“這個……”
“臣知道,我朝因為顧全百姓,豢養兵士,由是用兵成本很高,然而與漢唐相比,我朝收入達到了多少?”
“朕知道了,不能驕傲自滿。”
“臣要說的正是此意,陛下要知道外面還有廣大的世界,幾百年前契丹還只是一個一千餘帳的小部族,然而差一點危害我龐大的中原王朝。外面的世界那麼大,那麼多國家,那麼多人口,若是以為我朝就是世界中心王朝,後代子孫必然驕傲自滿,一旦產生這個心理,安於享樂,不用等外部諸國清醒過來,迅速發展跟上,從內部我朝就能滅國了。陛下應當繼續保持鹹平數年時的兢兢業業,小心謹慎。即便是後世子孫,也要以陛下為榜樣……”
“臣伴隨陛下祭鎮,忽然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李斯,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說得多好啊,但是他後來畏於秦始皇威嚴,不敢進言,甚至默視二世非義登基,於是秦國二世而亡。”
“以前臣也重視過寇準,重視他的人很多,趙普相公,大宋第一三司使陳恕,陛下的半個帝師畢士安。實際寇準的唯我獨尊,過份享樂,臣多少看得不習慣。說到寇準,臣又想起兩個故臣,田錫偁,對他們臣也有些不習慣。不過來到望海峰上,眺望東方天際處,臣忽然醒悟。雖然他們有時進奏說得片面,不過正是他們敢於進言,帶著朝堂大臣敢於發表自己的議論。”
“陛下,帝權獨大,同樣需要監督,就象趙普與太祖,趙普生活糜爛奢侈,然而太祖想要一個花藍子卻要不到。為何太祖還不動怒也?因為這是隱形地對帝權掣肘,以免國家出現隋煬帝那樣的昏君。然而掣肘不僅是各種制度,制度是人制訂的。也是人去執行遵從的,關健還是人。因此朝堂必須要有聲音。當然,有一點要注意。那就是不能抱成團,不能結黨,所以朝堂需要寇準。”
趙恆額首:“朕也知道寇準是一個賢臣。”
“不僅是寇準,張齊賢對軍事精通,國家也要倚賴他。不過處理公平,擇人公正,還是東京城留守的王旦。王欽若有才幹,不過其人過於諂媚,重用則能迷惑君上。請陛下切記。”
宋九一口氣說完。心中嘆了一口氣。
這可能是他最後的一道選擇題吧。
原來前來議事時,想趁機將王欽若弄下去,但最後還是高拿輕放,放過了王欽若。
以他現在的地位與威望,足以能讓王欽若十年內不得起用。
不過生氣歸生氣,臨到頭來想一想朝堂,大家還不是一樣,難道寇準做事用人就能稱為公平?
讓他們以後慢慢鬥去吧。
然而宋九卻沒有想到,這不是最後的選擇題。選擇題無處不在。
第二天趙恆起駕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