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契丹的大名去了西北刺探情報,然而時間太倉促了,到現在前方還沒有訊息傳回呢。
也就是朝廷操作李繼捧歸京這件事上,宋九一直蒙在谷裡。
但因為宋九,朝廷派了許多斥候前去西北,東府同樣是蒙在谷中。
出大事了。
宋九看著大家,誰會想到,反而一些人臉上露出欣喜的笑容,萬國來朝,群胡伏首,才是一個強國的表現。
宋九不會這樣想,他在沉思。
難道趙匡義做錯了嗎?
機會稍縱即逝,這正好一次難得的機會,不要說什麼民族觀,這是家天下年代,包括文明發達的漢人,也沒有抱成團,況且是党項人。朝廷未動一兵一卒,甚至連陰謀詭計都沒有用,而是順應民意,讓李繼捧歸朝。趙匡義做錯了嗎?
朝廷在靈州早就派駐軍隊,包括府州也駐紮了少許軍隊,還是羈縻,但是一種象徵,朝廷控制了這片區域。然而默視定難四州八縣繼續國中國?趙匡義做錯了嗎?
趙匡義想恢復漢唐榮光,想要恢復漢唐頂盛時榮光,不要求軍隊達到蔥嶺平壤,但最少東北到營州,南到交趾日南郡,西南控制青海日月嶺東部饒河湟水地區,西達玉門關實現真正的大一統。也就是收回定難四州僅是所邁出的一個小步。趙匡義做錯了嗎?
宋朝京城是開封,定難四州威脅不大,然而軍事上意義卻很重大,無他,戰馬也!宋初兵力並不弱,然而沒有一支強大的騎兵,崔彥進、李繼隆與李漢瓊三員虎將能不能取得滿城大捷。若沒有一支強大的騎兵,潘美與楊業能不能取得雁門大捷。然而屢次證明中原養不好馬,甚至將許多馬養死了,那麼西北重不重要?趙匡義收回定難做錯了嗎?
過程宋朝沒有恫嚇,即便李繼捧失勢歸朝,趙匡義賞官賞金賜銀,即便李繼捧獻出定難四郡,趙匡義也沒有急躁直接控制管理,而是以李克文為首,漢官尹憲為輔,表現出足夠的尊重,趙匡義做錯了嗎?
宋九提出分化阻卜,打通羊毛商路,若那樣只有三條商路,一條是府州到豐州,渡河至北河套,再達賀蘭山,從賀蘭山達居延海,從居延海再抵達阻卜。然而這條道路離契丹是那麼地近,契丹會不會坐視。這條道路已經不能選擇了。
實際只有兩條商道可供選擇,從府州到靈州再到賀蘭山,那邊從府州到太原。從慶州到靈州,那邊從慶州到長安。可這兩條道必須經過定難四郡,趙匡義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對定難四郡稍稍加強控制,難道做錯了嗎?
肯定做錯了,然而宋九卻不知道哪兒做錯了。
對這段歷史他知道得並不多,所以沒辦法利用金手指修正。
實際他就是知道,這段歷史也早就歪曲了,許多磚家胡亂指責,說趙匡義擾亂壓迫西北民族,完全是操蛋的說法。因此宋九借鑑的意見也不大,說不定會扭曲宋九的思考。
他拼命地想。
散朝後來到西府,又開啟西北的地圖。
什麼也沒有看到,反而看到橫山後,眉頭擰起。
之所以如此,原因與他先前提議的加強版淺攻戰術一樣。從東易州開始,一直到河東,宋遼兩國邊境處多是崇山群嶺,這裡遼軍騎兵優勢不大,而且易於築砦於要道上控制,同時這些砦堡又易守難攻。遼軍來就防守,遼軍去繼續騷擾,最終迫使遼國大軍疲於奔命,以最小的代價收回燕雲。
構思這一戰略的根本就是山。
趙匡義聽從了一半,稍許設鄉兵,於邊境增駐砦堡,這樣一來成了御,而非是攻。宋九沒有勉強,潘美故也。
這得慢慢來。
而且邊境得到加強,牽制了遼軍,使之不能全力攻打遼東,也讓宋九暫時滿足了。
但現在橫山山脈將會成為宋九頭痛的所在。
於是他問曹彬:“曹將軍,我提一種假設。”
“易安,什麼假設?”
“如果朝廷此次讓李繼捧歸朝,從而激怒了党項人,使定難四郡全部反叛,朝廷應如何補救?”(未完待續。。)
第三百七十章 勢不兩立
這就是宋九與楊業在真州的逆向推理。
然而讓宋九很失望,曹彬不屑地說道:“我朝非是後梁後唐,又有李克文相助,誰人敢反?”
再句話就不大好說了,即便定難四州反叛,小小的定難四州,又能如何?
“驕兵改敗啊。”
宋九說了等於沒說,於是不說。
但這兩個多月相處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