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時間為一年。
當然,檔案中也不可避免地強調了機關幹部下鄉扶貧的一大堆重要意義,但這些意義也都與當前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有關,給人的一種感覺,好像這次下鄉並不是去扶貧,更像是五十年代的“四清”工作組。
檔案中倒是把吳永成當時所提到的“三同”也寫了進去。明確要求省直機關幹部到了農村以後,要發揚不怕艱苦地精神,和當地群眾要做到同吃、同住、同勞動,積極與群眾們打成一片等等。
唉,真要是按照這種方式去扶貧,能不能收到什麼成效,還真的很難說。
吳永成嘆了一口氣,把那份檔案扔到了辦公桌上。心想:怪不得這個下鄉扶貧的工作方案一直難以出臺,說不定圍繞這個議題,省委領導們之間也存在過一番不小的爭議,到了最後才拿出來這麼一份不倫不類的方案來。
省委書記李雪峰同志的謹慎,那可是省直機關的領導幹部們都一直公認的。
不過,吳永成再細細一想,倒也能理解省委領導們地良苦用心:J省原任省委書記和省長的調任,給這兩位新來的領導的教訓太深了,雖然機關幹部下鄉扶貧工作在J省來說。只是中央搞得一個試點。可求穩畢竟還是沒有一點壞處的,最起碼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也可以保證不出大的紕漏呀!
不管怎麼說,J省省委既然能走出這一步,也總比機關幹部們整天閒的呆在辦公室裡,看報、喝茶混日子強多了。
就是不知道有多少人能自覺自願地報名,來參與到下鄉扶貧的這項工作中。
吳永成可是知道,現在省直機關的幹部們一提起長期下鄉。就有點不怎麼感冒。
如果是蜻蜓點水似地,轉個三五天,那倒還無所謂。甚至於有一些年輕地幹事們。還爭著、搶著要下去搞調研。
雖然中央上面一再強調到了基層不準參與超標準的接待,不準接受當地贈送的土特產等等,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人家下面就有那個本事,把檔案上規定的簡簡單單的四菜一湯,也能給你變得花樣百出,那材料、那花費。可以說不次於一桌上等的宴席。可還偏偏能讓主客雙方皆大歡喜。
可要是一年半載的跑到基層去調研,特別還是像這種為期一年農村“三同”。嘿嘿,那就對不起了。
一來,大家都知道農村的生活條件艱苦,下去長期堅守地話,那待遇萬萬不可能像往日一樣,享受什麼“四菜一湯”的接待了,而且還要做到“三同”。別說是一直沒有在農村生活過得城市子弟們了,就是從農村跑出來的農家子弟,你再讓他返回農村去吃“二遍苦”,他肯定也不會那麼心甘情願地。
二來,省直機關裡,那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也可能是幾個蘿蔔一個坑。如果你這個蘿蔔被拔出去,以後回來的時候,會不會還有合適的坑再等著你,那可就很難說了。
特別這還涉及到一個單位提拔的問題,畢竟經常在領導們面前轉悠,那才能引起領導足夠的重視,你要是一年半載的,跑到山高皇帝遠的偏僻山溝溝裡,鬼才能記得你呢!
而省直機關地這一夥幹部們整天價,日謀夜想地也是什麼呢?當然就是為了能把工作做好、博得領導的青睞,以此在政治上更進一步了。如果熬了幾年,甚至於十幾、二十年,卻因為一個扶貧下鄉耽誤了提拔地話,那可就是一輩子的遺憾了。
雖然,省委組織部的檔案中,倒是也提到了這一點:對於在下鄉扶貧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幹部,組織上將考慮優先提拔、重用。
可大家都是機關老油子了,那一點貓膩誰看不出來呀?!什麼叫突出貢獻?那還不是上級領導的一句話嗎?!哪有沒有什麼具體量化的考核指標,領導說你幹得好,那你才算是做出了一點的成績,否則的話,你就是累死也不一定有人能看在眼裡。
再說了,你以為扶貧工作就一定能輕而易舉地作出什麼成績嗎?!全國地、縣、鄉、村那麼多的幹部,人家的才能就不一定不如自己,要是成績那麼容易做出的話,他們又何曾不想讓臉面上光亮一點?!
更何況,是否能提拔自己,關鍵還在於本單位的領導,你跑到下面農村去扶貧,就像一個嫁出去的閨女,有人能搭理你才算怪了哪?!
總之一句話,吳永成認為。省裡這一次單靠機關幹部自願報名的話,下鄉扶貧這個工作,估計一時半會的,還真難以順利地開展。也只有那些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會在單位領導的強壓下,忍氣吞聲、捏著鼻子、流著淚往下走。
過了三天以後,吳永成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