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標記。

人影綽綽,有叫逞哥的,有叫寵物夫人的,各個抱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情操,勇往直前憑心寄意。

王家衛筆下,愛仍是一條不問收穫的單程路,而奚仲文的美指和鮑起鳴的攝影,則是沿途令人目不暇接的風景。

影片的視覺效果固然在港產片中難得一見,更教人珍愛的卻是它對世情的洞悉和了解。”

應該說,《九一神鵰俠侶》作為天幕的創業之作,作為劉德華自己對電影追求的第一次獨立實踐,是成功的。

無論是觀眾還是評論界,都給予了較高評價,獲得了一片叫好之聲,在票房上也算不俗。

《九一神鵰俠侶》的成功,對剛剛起步的天幕來說,可謂開市大吉。

但,接下來的幾部影片便不像它這樣幸運,無論是其後的《九二神鵰俠侶》、《戰神》,還是刻意喚回“熱血男兒”影迷回憶的懷舊文藝片《天長地久》,都讓劉德華在票房上嚐到了失敗的滋味。

5。“天幕”後面的“天幕”(3)

界定一部電影的好壞,票房收入不是惟一的,對這些影片的不賣座,劉德華除了表示遺憾外,並不氣餒。

天幕是他在影壇開闢的一方屬於自己的天地,他要在藝術追求與商業追求的兩難選擇中,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他說:“我對‘天幕’從未灰心過,也不後悔,起碼‘天幕’的每一部電影,都沒有騙過觀眾,每部戲的費用都是花在製作上。”

華仔認為,“天幕”不是他的包袱,他在“天幕”可以安分地做一個演員,也可以借“天幕”的存在,使觀眾欣賞到他的另一面。

天幕公司成立以後,並沒有特定的拍片方向,它不像杜琪峰那樣,大家一聽銀河映像便知它攝製的是哪種型別的電影。

劉德華為自己的天幕公司設計的取向是,拍攝及發行不同型別的電影。

這大致上有三個取向∶一、跟外國人合作的電影;二、本地較新派的電影;三、一些用來穩定市場,“攝”檔期的電影。

他希望自己的公司每年拍攝大約四至六部電影。

“天幕是以商業為主的,Artistic的電影……

我想我還需要儲備多些……

人家對你的信心。”

在天幕,劉德華不僅是一名演員、一位紅星,還是一個老闆,一個經營者。

當有人問他做生意最講求什麼的時候,他當即回答:誠信,是誠信。

天幕公司雖然不大,人也不多,但大家十分團結,都有一種為了事業竭盡全力的拼命精神。

這當然與劉德華的影響分不開。

劉德華為人隨和,老闆也當得頗有人緣,他屬於那種個人魅力型的經營者。

工作時,他率先投入,以身作則;無事時,帶領員工出去旅遊,該花的就花,一點不吝嗇。

他把員工視為夥伴,員工也把他視為事業上的領頭人,衝著他的一身豪氣,大家死心塌地、忠心耿耿,跟著他往前走,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偶爾,劉德華也有發脾氣的時候,他承認自己是一個嚴格的老闆:“他們覺得我像魔鬼,很煩吶!

哈哈……”

這種情況肯定是極個別的,當他恢復了演員身份時,又是一個隨和率性的華仔。

在天幕員工的心裡,劉德華就是天幕後面的“天幕”,他們願意在劉德華這張“天幕”的遮擋下,抵擋暴風雪雨。

劉德華選擇了“天幕”,“天幕”也考驗了劉德華。

有評論說,劉德華是最為“香港”的明星,同時也是藝人楷模,上世紀90年代以來始終致力於自己投資拍攝電影,但是票房成績卻往往差強人意。

我們來看看劉德華的天幕公司投資所拍部分電影的香港票房:《九一神鵰俠侶》2048萬1990年拍攝導演:元奎、黎大煒(劉振偉託名)《九二神鵰俠侶》937萬1992年拍攝導演:元奎、黎大煒《天長地久》960萬1993年拍攝導演:劉宇鳴(劉振偉託名)《戰神傳說》1241萬1993年拍攝導演:洪金寶《赤裸狂奔》140萬1994年拍攝導演:元奎、黎大煒《天與地》1012萬1994年拍攝導演:黎大煒《香港製造》191萬1997年拍攝導演:陳果《去年煙花特別多》218萬1998年拍攝導演:陳果《阿虎》2200萬2000年拍攝導演:李仁港《全職殺手》2568萬2001年拍攝導演:杜琪峰、韋家輝《愛君如夢》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