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外面的潮流不知改了多少遍,時尚風吹走了又再回來,日本的、英國的、韓國的,只有旺角的永遠不變。

那是一種最地道的香港美學,或者更具體一點,旺角美學。

他告訴年輕的我們,英雄該如何有型。”

這是影評人李照興對劉德華的客觀評價。

他認為,無論是深情爛仔還是悲劇英雄,在一定程度上總括了劉德華在香港影壇上最為不可取代的地位:這樣的角色往往奸中有正。

不管角色的職業是什麼,總之他有情有義,為兄弟赴湯蹈火,為情人烈火戰車。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登徒在接受採訪時說:“劉德華在表演上的特色很早就呈現出來了,我一直覺得他有一種‘街坊味’,他在處理草根角色的時候,特別有親切感。

比如說,他早期拍追女片和古惑仔片的時候,就有一種‘流民太子仔’的感覺,一方面他有流民的姿態,但同時又有太子哥的傲氣和胸有成竹。

“當然,現在也有很多演員有這種‘流民’味道,但少了劉德華的明星味。

在這方面,他是獨一無二的。”

在香港影評家朗天看來:“事實上,隨著本土影業的愈趨興旺,劉德華本身也愈來愈掌握中產意識和中上層身份。

由《賭神》(1989)到《賭俠》(1990),正式確立了他作為周潤發接班人的地位……”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就在他拼命拍片,在“江湖”中趟“渾水”的同時,他的演唱事業亦由開始的磕磕絆絆到後來的一路綠燈,迅猛地發展起來,直至躍上天王寶座。

5。“天幕”後面的“天幕”(1)

“我對‘天幕’從未灰心過,也不後悔,起碼‘天幕’的每一部電影,都沒有騙過觀眾,每部戲的費用都是花在製作上。”

在前面的章節裡已經介紹過,劉德華拍片最多的時候是1989—1992年,那幾年,每一年他都要拍十幾部電影,似乎在他的生活裡,除了電影再沒有別的內容。

1991年,劉德華在影壇上大放異彩。

那一年裡,平均每個月都有他參演的一部影片在上映,而且票房十分火爆,12部影片的票房總收入達兩億港元,在香港演員中居第一位。

在韓國,由他主演的《天若有情》上映竟長達9個月,韓國觀眾譽他為“最受歡迎的外國男星”。

這樣的成績,無論是誰都會欣喜若狂,可是,劉德華卻高興不起來。

權衡再三後,他與美國ICM公司簽下了經理人合約。

為什麼會做出這一決定?

劉德華自有他一番苦衷。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劉德華在心中暗暗嘆息。

多年來的努力拼搏,使劉德華嚐到了不少甜頭:鮮花、掌聲、榮譽;但也逐漸地品嚐到了身為名人的苦澀:流言蜚語、緋聞中傷、利益侵奪;而最為可怕的,是來自黑社會的糾纏。

黑社會這個詞,內地年輕人過去接觸得比較少,這些年也漸漸聽得多了起來。

在香港,這種黑社會性質的組織並不少見,他們勢必會利用各種手段,強行滲透到各個領域。

一段時間“江湖英雄”片看好,香港黑社會也想把自己打扮成“江湖英雄”,一時間,演藝圈成了黑社會滲透的“重災區”。

劉德華這個專演“江湖英雄”的明星自然受災深重。

在當時,劉德華創下了一年拍片16部的最高紀錄,甚至出現過他的3部影片同時競爭票房的現象,被譽為香港演藝界的“鐵人”。

然而如此高產,必然影響到影片的質量,劉德華心裡又何嘗不清楚?

他也想過對粗製濫造的劇本說不,但他不能說。

甚至,他連拒絕出演的權力都沒有。

別看在銀幕上他是英雄;在銀幕下,他的英雄氣概並不管用。

起初,劉德華想得很天真:“黑社會也是人,只要是人,一定會講道理!”

但,即使他有十分充足的拒演理由,在惡勢力面前,也沒有半點道理可講。

惡勢力利用恐嚇、脅迫等手段,威逼劉德華和他身邊的人接受一些他不願介入的影片,如不答應,即遭到更惡毒的報復。

有一次,劉德華試圖拒接某公司的一部影片,誰知,就在製片現場,眾目睽睽之下,惡勢力竟掏槍威逼!

為了制服劉德華,他的朋友也受到牽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