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91部分

。但扁壺上的紋飾。線條疏密不均。如果在乾隆朝有官窯的工匠燒出這樣的次品。那他只有兩個結果,要嗎直接摔碎了。要嗎,被拉去看了腦袋。”

“再看這釉色,清朝青花瓷器使用的是國產青料,而不是蘇麻離青,所以燒製出來的瓷器特點是‘穩定、渾厚、沉著’。再看看這件青花扁壺,釉色浮於表面,根本就沒有滲進胎裡去。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特點,主要是它使用的並不是天然青料,而是化學青料,而且時間不會超過20年!”

“再看圈足,明清時代瓷器的圈足都是一層層削出來的,手摸上去,滾圓光滑。在鑑定上,有專門的一個術語來形容這種圈足,名為‘泥鰍背’!至於這件扁壺,估計我要是用力摸幾下的話,都能把我手指頭給劃破嘍!”

“最後,我在故宮博物院見過一支‘乾隆青花纏枝蓮紋如意耳扁壺’,那是御窯珍品。而全世界絕對沒有兩件相同的御窯器!因為每一件御窯都是皇帝下旨定燒的!明白嗎?”

話落,劉東把手中的瓷器往桌上一放,“拿回去吧,雖然它不是古玩,但好歹還算得上是一件工藝品,平時放到家裡,怎麼說也是一道景緻!”

“呵,謝謝!”

神色尷尬的朝劉東道了聲謝後,中年人連忙抱起桌子上自己的青花扁壺,轉身急匆匆的離開了。微微佝僂的背影,怎麼看都有幾分狼狽!當然,也免不了失落。

“劉東,不錯啊!”朱老爺子趁著空暇笑道。

“嗨,這不算什麼!剛才那扁壺隨便有點鑑定經驗的人就知道它是贗品!”劉東回應道。

他這話也不算是自謙,蓋因剛才那件青花扁壺實在是做的太粗糙了些,連高仿都算不上。只能騙騙普通人,根本過不了行內人的眼睛。

“嗯!”

朱老爺子笑著點了點頭,隨後看了一眼自己面前排的根本看不見尾巴在哪裡的長隊,略略皺了皺眉頭。

但眼角餘光掃到又無所事事的劉東後,老爺子腦海中很快便浮現出了剛才的一幕,眼珠一轉,臉上帶著笑容高聲道:“我說你們別都在我這裡排著啊,去旁邊去排隊!”

“哎,您老怎麼……!”

劉東的話還沒說完呢,就聽朱老爺子繼續高聲道:“你們可別看這位劉東先生年輕,但人家現在已經是圓明博物館館長,故宮博物院特約專家,中國書畫協會會員,中國玉雕協會會員,在古玩鑑定上的能力比我這個老頭子強多了!”

好嗎,為了給自己減輕壓力,老爺子連‘故宮博物院特約專家’的名頭都給劉東安上了!

更重要的是,對方根本沒給劉東反駁的機會!

“對,對!單論鑑定能力,劉東先生可是我們四個人裡面最強的,這麼好的機會,你們可千萬別錯過了!”

顯然,同樣對清閒的劉東有些看不過眼的霍老爺子也出聲附和起來。

很快,耿明昌也加入了慫恿的行列。

面對三位老人家的齊心合力,孤家寡人的劉東除了苦笑之外,也只有受著了!

不過,儘管有了三位老爺子的鼓動,但真正排到劉東面前找他鑑定的人仍然是少數。估計,除了對圓明博物館有所瞭解的人會對劉東有點信任之外,絕大多數普通人仍然毫無動靜。

在古玩鑑定上,人們還是更容易相信那些看起來經驗更豐富的老一輩。

對此,除了感嘆自己勞累,而劉東年輕卻清閒之外,三位老爺子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只有臨近劉東的朱老,看到劉東清閒的時候就塞給他一件東西鑑定,反覆再三,居然也讓劉東漸漸有些忙碌起來。

很顯然,他每鑑定一件古玩,專業而準確的解答,正為他贏來越來越多鑑寶者的信任。

“老朱,老耿,還有小東,你們三個先把手頭的事情放一下,一起來看看這幅畫!”

就在上午的時間過去大半,鑑定已經快要接近尾聲的時候,坐在左側邊緣處的霍老爺子突然語氣中滿是慎重的高聲道。

聞言,剛剛把一件明代黃楊木送子觀音像鑑定完畢的劉東立即站起來走了過去。而朱宏軍和耿明昌也緊隨其後。

結果,三人一起看到此刻擺放在霍老爺子面前長度超過一米,寬度大約在60厘米左右的橫軸山水畫時卻齊齊愣住了!

“這是唐寅的《金山勝蹟圖》?”朱宏軍驚訝道。

“這怎麼可能?”

耿明昌驚訝之餘,臉上更多的還是懷疑。

三人之中只有劉東緊盯著桌子上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