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的本質區別。
要想營造一個有利於提高質量、穩定質量的環境,其真正的核心是人。人是整個系統中唯一變數和動因。但在福特製下。人已經變成了機器,他們唯一的任務就是按照sop檔案給汽車裝上零件。為什麼裝?為什麼要這樣裝?為什麼不能那樣裝?這一類的問題是不可能在福特工廠裡出現的。工人像機器一樣按部就班則好,一切上帝都已經安排,子民們照做便是,如果發現錯誤,那便是因為你生來有罪。”
“呵呵……”徐華封被楊銳的冷幽默逗笑了,他覺得楊銳真是百科全書式的天才,蔡元培要把這樣的天才趕下臺,簡直是暴遣天物。徐華封笑。旁邊記錄他們對答的李子龍,以及他的跟班,一個新來的機要女秘書,卻想笑又不敢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楊銳會見下屬、討論公務的每一句話都要求被記錄下來。據說這是章太炎的主意,他大概是像仿效《論語》出一本《楊語》。
楊銳沒顧及旁人,他已經陷入了一種自我思考又自我綻放的狀態。他再道:“假設美國人學會了品質管理,他也只是去找幾個專家抽樣統計。而後透過數學方法來糾正品質問題,可這根本就不夠。既然工人是生產系統的一份子。那麼品質問題工人就有權也有必要參與進來,這到底是材料問題?還是設計問題?還是加工問題?還是其他什麼問題?整個系統都參與進來才能得到準確答案以及得出最優解——也許某道工序改善程式,就能避免這個問題,所以不需要提高材料強度。諸如此類。
將工人排斥在品質管理之外,其實還是基督教那一套。上帝,也就是專家確定一切,工人都是上帝的子民,按照上帝旨意操作便好。我們不是這樣的,工廠裡沒有專門的專家,有的只是現場管理的班組長,他們是品質管理真正的核心所在。
美國人要做到這一點,那麼他的企業組織結構就要變成我們這樣的終生僱傭制,員工養成則變成輪崗制而不是招聘制,這是美國人無法接受的,也是無法實現的。他們只懂得‘胡蘿蔔加大棒’,不願意將低賤的工人和自己融為一個團隊。這其實也是新教徒習慣斂財、視錢如命的本性決定的,工人不過是他們臨時需要的工具,工作做完,除了付給你的工資外,其他都是我的財產。
我們不是這樣的,所以我覺得廷尉府那些法官的討論其實是有道理的,我們自古便只有家的概念,而沒有人的概念。也即是說,我們自古以來承認家庭財產私有制,卻不承認個人財產私有制,除非這一家人包括僕人都已死絕,就只剩一個。
這種觀念如果放在工業上,即整個公司是所有工人的共有財產,他們在股份分配上有多寡之分,卻絕不存在有無之別。工人的事情就是總辦的事情,雖然他們之間工資相差十倍、甚至上百倍。企業就像是大海里航行的一條船,船長雖然養尊處優,可任何一個低賤的水手落水他都會想盡一切辦法救援。
美國人能做到這一點嗎?據我所知福特不景氣的時候,不但大量拆撤工人,還把管理人員全部解聘。為什麼?因為管理人員工資最高,而福特的工作換誰做都一樣,保留這些老的管理人員只會給公司財務帶來負擔,解聘他們而後從新招聘,人力成本上則能省一大截。千言萬語還是一句話——我們把機器當人,而福特把人當機器。”
“那……難得就沒有別的什麼辦法?”楊銳道理說的很透徹,徐華封卻還想著儘量避免中美戰爭,他趁楊銳點菸的功夫,想了想再道:“我們這種生產模式是優於福特製的,那以後會不會有什麼模式優於我們?”
“這個問題提得好。”楊銳笑道。“辦法只有一個,就是福特把他的訂單發到通化或者大連,由我們來幫他生產汽車,而後貼上福特的牌子。”
“啊!這怎麼可能?”徐華封大驚。現在美國人因為擔心移民搶奪就業機會,國會已經大量減少各國移民名額,其中就包括亞裔。福特車如果在中國生產,那美國工人怕是要造反。
“大規模工業生產方式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後,歷經兩百年左右才出現福特生產製,其生產效率的提升最少達六倍;再往前發展,就會產生我們這種生產模式,姑且稱其為通化生產製吧。”楊銳不經意間給它定了名,絲毫沒注意這個詞的所代表的歷史意義,
“這種生產方式如果不出意外,要在幾十年後才出現,現在與福特生產製同時出現,是我故意為之。若是再過幾十年,大規模工業生產模式將再次發生轉變,將產生微笑模式。”
“微笑模式?”徐華封不解,“是笑起來的笑麼?”
“是的,人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