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倒並不是很看重。雖然這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但他這樣的身份並不會缺錢。他需要的是權勢,是破軍營這支精兵的兵權。只可惜到如今,他反而卻離破軍營的核心越來越遠。呆在這遼東之地,遠離天子,他完全沒法和陳克復鬥。
他最迫切的就是能早點回到京城,回到天子身邊,到時他有的是辦法,有的是後援幫他謀奪破軍營的統兵權。現在一看陳克復的這個架勢是不想走了,馬上放下茶杯,沉聲道,“大將軍,陛下給我們的旨意可是讓我們在此為殿軍,為大軍殿後半月左右,即可撤軍的。”
陳克復笑了笑,“那依李將軍所言,難道兄弟們打下的這遼東城就此丟棄?城中的近千萬石的糧食就此捨棄?將這吞噬了我大隋百萬軍民的東北第一要塞再一次拱手奉還給高句麗人?明年我們還來這城下屍堆如山、血流成河?”
李節冷笑幾聲,“我當然不是這個意思,我們雖然撤軍,可是我們可以將這一切毀掉。高句麗人不就是靠著這遼東城的抵擋著我大隋雄師嗎?只要我們走時,將遼東城、新城等城付之一炬,你覺得明年大軍再來,遼人還守的住嗎?”
對於李節的話,大廳中的眾將卻並沒有幾個願意附合的,就連那些從輔軍、民壯中臨時挑選出來的軍官們也沒有一個同意他的。對於大多數民壯們來說,這徵遼已經成為了他們巨大的負擔。每了徵遼,他們這些民壯,哪個不是破財甚至破家!連續兩次徵遼已經讓他們的生活到了崩潰的邊緣,沒有人想再來第三次了。而如果如陳克復所言,那麼就算再有第四次徵遼,也都不用再從中原運送糧草了,他們也不用再承擔這些千里運糧的任務了。
“李將軍,你這是將軍國大事視為兒戲,你那完全就是兩敗俱傷的提議。按你說的,遼人最後肯定是拼不過我大隋的,但是我大隋也必將國力大損,完全是殺人一萬,自損三千。如今國內災害不斷,整個中原已經盜賊遍佈,就連那些狼子野心如楊玄感一類的貴族們,也起兵造反了。你難道是想天下更亂嗎?唯有早日解決掉高句麗,天下才能重回太平,百姓也能重新安定,朝廷也才能騰出手來平定中原的亂象。”
“你問問在座的諸位,可有人願意就此功敗垂成?可有人願意讓這紛亂繼續下去?誰不想早日解決了高句麗,誰不想放下刀兵,再拿起鋤頭,家中的親人都在盼望著他們,家中的田地都已經長草。為了大隋,為了陛下,也為了家中的父母親人,我們都不應當丟棄遼東。”
“絕不放棄,戰鬥到底!”一眾新軍軍官齊聲大吼。
陳克復起身,冷冽的目光掃視全場,不怒自威。
“諸位,當初陛下確實說過,堅守半月之後就可退兵,但是陛下那時說的是最差的情況之下。除此外,陛下也親自對我說過,如果我們能抓住機會守住新城四城,那就可以守下去。甚至,如果我們拿下了遼東城,只要能堅守,那就可以守到明年大軍再次東征,做為大軍前進之基地。”
“為此,陛下還下給本將手敕,如破軍營拿下遼東城,本將有權在遼東新建十個鷹揚府,擴充一萬二千正規將士,十個鷹揚府所有軍官將領可由本將先行任命再發給陛下過目稽核。諸位,我們有東北第一要塞,我們還有新城四城,我們有充足的糧草,有充足的器械,有著數十萬強壯的民眾,隨時可以武裝起來。我們有何理由棄城?此時還言棄城回國者,必為國賊!我全軍將士當共唾棄之!”
李節的臉上陰一陣,晴一陣的,可是卻一句反駁的話也說不出來。陳克復佔據著大義,他是一點理由也沒,只能是無奈的坐在那裡。
對於陳克復來說,一有機會他絕對不會放過,他的目的就是完全將李節給邊緣外,讓他無法再參與到破軍營的核心當中去。
“諸位,既然大家都願意留下來,那們我們現在就討論一下如何應對不久將到來的高句麗兵馬。大家議議吧。”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各種主意無數,特別是那些新軍的將領們,真是想一出是一出,什麼樣的主意都敢出。但是對於陳克復來說,這些人說的,除了讓他發笑外,沒有一個人說的有一點實際意義的。
出的都是諸如,率軍直攻平壤啊,什麼大軍齊出,據小遼水以對敵啊,什麼全軍退守遼東城啊。甚至有人出主意,他們因當趁著現在遼人敗退,將兵馬分成數路,甚至數十路,去攻佔附近大大小小的山城,以肅清周邊之敵。
本來有些哭笑不得的陳克復卻突然好似聽到了什麼十分重要的東西一樣,急忙對著眾人一伸手,大廳中一下子安靜了下來。陳克復指著第六師的一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