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聞露水叮咚,暗流有聲,其嗖嗖涼意,如至秋末。走在其中,渾身不自在,彷彿四面受敵,危險即刻而至。
丹田中,浩然正氣奔湧的愈加激烈,似乎見到了久別重逢的親人。
不知走了多久,眼前出現了一道石門。
這石門乃是上佳的青石玉製成,被火光一照,晶瑩透亮,反射光的光線直照四面八方,在本就不寬的甬道中,勾畫出五顏六色的光斑,置身其中,如夢似幻。雲鴻停下腳步,見青石門前立著一塊殘破的石碑,上面刻八個扭曲的大字:“入此地者,九死一生。”
雲鴻心如磐石,沒有絲毫躊躇,走到青石門前。
妖風射眼,寒流激越,千萬道森寒之氣由內而外鼓盪而出。雲鴻一身寬衣,被這股寒風灌了個飽滿,若非浩然正氣護體,很難想象一個常人,能在這等極端的環境下生存。
石門厚重無比,足有萬斤,設立在此,顯然不是蠻力可以開啟。
細細打量著這溫潤冰滑的石門,肉眼可見,猶如美玉的門中央,有一處小小的凹槽。雲鴻抬手一模,介時光輝大盛。石門正中,忽得呈現出一行篆字:第一關,黎首之痛。
《千字文》中說:“愛育黎首,臣服戎羌。”
雲鴻低頭沉思,黎首指的是平民百姓,而這第一關,黎首之痛,應該考的是黎民疾苦。正沉思著,忽見光華一閃,石壁上的文字忽然變化,在其左側,呈現出“三四五”的字樣,而後側則空著,下方憑空出現一杆狼毫筆,頂上一道橫批,正是“黎首之痛”。
雲鴻眉頭一皺,結合平生韜略,略思半晌,心中已然有了答案。
上聯“三四五”,獨缺一、二。一者,衣者也,既講的是黎民疾苦,那自然聯想到黎明缺衣少食的痛苦,故缺衣少食,正對應了“缺一少十”,可見下聯應對上一個“十”。
而黎首之痛,缺衣少食僅僅只是物質方面,還有精神層面的疾苦。雲鴻一笑,這世上萬千情愫,最痛苦的莫過於“生老病死、妻離子散”,生老病死是由天定,人力不可違。唯有妻離子散,若逢亂世,隨時可能發生。“妻子”又作“妻兒”,對應的正是七、二。
上聯“三四五”,少了“一”和“二”,下聯理應少去“七”和“十”。
雲鴻取下狼毫筆,輕描淡寫,在右側填上“六八/九”。
上下聯珠聯璧合,正是講述了黎民疾苦,百姓缺衣少食,妻離子散之痛。這看似簡單的六個數字,卻將第一關“黎首之痛”的寓意,展現的淋漓盡致。果然,就在雲鴻寫完的瞬間,玉石般的石門上爆射出一團精光,下一刻,彷彿融入虛空,一點點消失在雲鴻面前。
而手中的那支狼毫筆,卻忽然化作一團清光,莫入雲鴻的體內。
石門洞開,這一刻,甬道中的寒氣又增強了三分。
若說方才的風,用浩然正氣護體還能勉強護體,而此刻的寒氣,便是直鑽心扉,活生生在汲取人的靈魂。雲鴻武道境界不高,雖然步伐沒有絲毫退縮,但眼前已經微微發黑。就在他要倒下的時候,丹田中,突然奔騰出一道暖流,在周身三尺外,形成了一個護罩。
雲鴻一愣,這護罩將寒風擋在外面,步伐陡然輕盈起來。
只感覺丹田溫熱,一番內視,竟發現丹田中,出現了一把虛無的狼毫筆的影子!
色澤暗淡,只有指甲蓋的大小。細細一看,這狼毫筆做工精美,上面清楚的刻著“梅蘭竹菊”的花飾,一簇細長的毫尖,隨著丹田中浩然正氣的升騰而飄飛,輕盈如絲,顯然不是普通的狼毫製成。而令人驚奇的是,這看似虛無的影子,卻發出一股吞滅山河的正氣。
浩然正氣!雲鴻周身的憑空出現的護盾,正是從此處而來!
雲鴻來不及想太多,眼下寒風愈加激烈,便是有這毫筆虛影中散出的正氣做護盾,也難以抵擋,只能聚集神念,全力抵禦這噬骨的寒流。走了約一刻鐘,才見到第二道石門。
這第二道石門,顯然不像第一道那般晶瑩剔透,因為寒風吹拂,表面上結上了一道厚厚的冰層。四周寸草不生,雲鴻一接近這石門,厚厚的冰層上便出現了一行篆字:第二關,大儒之德。而後,光華一閃,還是一道對聯題,左側是“天地君親師”,右側空白。
雲鴻淡淡一笑,原來這一關,考的是儒者的品德問題。
天地君親師,這是上古流傳的祭祀物件,為祭天地、君主、祖先、聖賢的綜合。
而一代大儒荀子,對“天地君親師”五者,早有闡述。《荀子;禮論》中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