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關鍵是我們究竟要做些什麼呢?”
第二十一章 黃巾起義(上)
看到徐淑急切的摸樣,王旭笑了笑,緩緩說出了心中的計劃。
“既然決定要參戰,當然就要打出名氣來!而且,能夠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協助朝廷儘快鎮壓黃巾,也可以使得這場戰爭對各地的危害減少。畢竟黃巾雖然是農民起義,但是他的起義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要失敗的,特別是後來xing質逐漸改變,打家劫舍,已和賊寇沒什麼區別。受害的還是普通老百姓。”
“所以,明年2月黃巾一起,我們首先要協助太守袁遺平定山陽郡內的小股黃巾。這個袁遺,字伯業。是將來諸侯討董的十八路諸侯之一,當然正史中只有十三路,不過這還不是現在我們考慮的範圍。”
說到這兒,王旭語氣一頓,略微回憶了一下歷史典籍,才又接著說道:“袁遺是袁紹的從兄,歷史上曹操曾說‘長大而能勤學者,惟吾與袁伯業耳’!可見這個袁遺還是有些才華的,只不過在三國這個大舞臺上就沒什麼了不起了。但消滅小股黃巾軍還是綽綽有餘。而黃巾起義的轉折點,長社大戰是在明年四月發生。所以在火燒長社前我們必須要趕到皇甫嵩的軍中!”
王旭說了這麼多,徐淑卻有些興趣怏怏地說道:“其實黃巾之亂有沒有我們結果還不都一樣,我更想知道黃巾之亂以後怎麼做?是不是憑藉著戰功託人給宦官進獻點錢,再給那個財迷漢靈帝也送一些,然後買個太守或者州刺史什麼的起家?”
“不!黃巾之亂後,那三千士卒願意留下來的就繼續當我們家的護衛。那種拖兒帶母,又是獨子或者說不想幹了的,除了薪水和按功勳給予的賞賜外,再格外發點錢遣散了吧。”王旭迅速搖了搖頭,很乾脆地否定了徐淑的提議。
“恩?”
似乎對於王旭的想法頗為意外,徐淑立刻不解地問道:“為什麼呢?”
王旭笑著用手指點了點徐淑的鼻尖,語重心長地解釋道:“你呀,想得太容易了。黃巾之亂後到漢靈帝死這一段時間是宦官當權,而且朝廷又還具備實際權力,稍不注意就會招來大禍!”
“那還不容易,只要討好靈帝和宦官不就行了嗎?”顯然徐淑並不能體會其中的關鍵,此刻一臉的疑惑。
“不!有兩個原因導致這麼做行不通。其一,你現在巴結了宦官,名聲就會很臭,對於將來爭取人才是非常不利的。沒有人才難道就讓我一個人去打天下嗎?其二,你如果真的這樣做了,那麼必然就很得皇帝的歡心。而以靈帝的歡心,很有可能調任你到京城去做大官,不一定會按你的意思想在哪兒就在哪兒,那可就真的糟了!其三,這個時期的官員調動是非常頻繁的,就算你得到他們歡心也很有可能把你調來調去,到最後還是什麼都沒有。”
一口氣解釋完三個原因,王旭想了想又接道:“所以,這樣做完全是得不償失,沒有必要去賭這一把。真正尋得安身之地應該是在諸侯討董前後,那個時候得到的才真正是你的。”
“哦!原來是這樣,那你為什麼又要解散那三千士兵呢?把他們留作將來的班底不好嗎?”
聽到這麼幼稚的問題,王旭忍不住拍了拍徐淑的臉頰,嗤笑道:“小傻瓜,你腦袋裡裝得什麼啊?這些士兵現在都在二,三十歲,正當壯年,你把他們帶去打仗是正常的。但在操練他們數年之後,又讓他們打仗,你真當人家是機器嗎?現在可才公元184年,不說將來他們之中很多年齡都開始偏大。而且,這麼長的兵役期也會使得他們極為厭戰,誰得到了諸多俸祿不想回家娶媳婦或者和家人團聚呢?你如果強留他們,那不是班底,而是傳說中的老弱殘兵,拿來何用?”
聽到王旭的解釋,徐淑恍然大悟。“是哦!我們畢竟是募集計程車兵,又不像朝廷那樣是徵集的。”
“誰給你說朝廷的兵就是徵集的?”王旭斜著眼睛望了望徐淑,無奈地解釋道:“西漢初年確實是奉行徵兵制,可到了漢文帝時,正常的徵兵已經不能滿足守衛邊疆的需要,所以文帝接受了手下大臣晁錯的建議——募民實邊。就是將邊郡的常駐之民募集起來與邊郡計程車兵合而為一,所以募兵的情況在漢朝首次出現。”
“到漢武帝時期,土地兼併日趨嚴重,大批小農破產流亡,根本無法確定戶籍,門閥大族之家又多有免除兵役的特權。但國家戰事又頻繁,兵員需要量大,過去行之有效的徵兵制度當然也就不能正常進行,也無法滿足戰爭的需要,所以開始兼行募兵制。那個時候,謫兵、奴兵、少數民族兵也被廣泛使用。到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