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算知識分子
這幾節都是記載曾子所講的孔門學問的精華,下面等於是兩個小結論。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我國上古文化,兩三千年前計程車,有點類似現在的兵役制度,這是上古的政治制度,也是社會制度:每十個青年中,推選一人出來為公家服務的,就是士。 所以士是十字下面加一橫。 被選為士的人,要受政治教育,學習法令規章。 士出來做官,執行任務做公務員,就叫出仕。 所以古代計程車,並不是普普通通一個讀書的青年就可以叫士。 士的教育都是政府主辦,一個士要想知道法律政治,須向官方學習。 平民教育是由孔子開始的,不過當時沒有這個名稱。 曾子這裡所講計程車,已經不是上古時代計程車,而是讀書人知識分子的通稱。
429
614論 語 別 裁
所以他是說一個讀書人有讀書人的風格。“不可以不弘毅”
,“弘”就是弘大,胸襟大,氣度大,眼光大。“毅”就是剛毅,有決斷,要看得準、拿得穩,對事情處理有見解。 有些人有見解,但請他當主管,卻搞得一塌糊塗,因為他下不了決斷;有人很容易下決心,但眼光不遠,見解有限。所以把眼光、見解、果斷、決心加起來的“弘毅”
,而且中間還要有正氣,立場公正。他說一個知識分子,要養成弘與毅是基本的條件。為什麼要養成這兩個基本條件呢?
因為一個知識分子,為國家、為社會挑起了很重的責任。“任重而道遠”
,這個道是領導,也是指道路。 責任擔得重,前面人生的道路、歷史的道路是遙遠的、漫長的。 社會國家許多事,要去挑起來,走這歷史無窮的路。 所以中國過去教育目的,在養成人的弘毅,挑起國家社會的責任。 我們現在的教育,受了西方文化的影響,於是“生活就是教育”
,由此一變而成“現實就是教育”了。 換言之,“知識就是鈔票”
,學一樣東西,先問學了以後能賺多少錢。所以我國文化中古代的教育精神,和現在是兩回事,兩者處於矛盾狀況。當然,這只是一個過渡時期。在我看來,是要變的,要回轉過來的。 不過在變、在迴轉過程夾縫中的我們這一代,幾十年來實在很可憐。 但是我們對未來的還是要認識清楚,將來還是要走上這條路,這是教育的基本目的。下面的話是引伸,一個知識分子,為什麼要對國家社會挑那麼重的責任?
為什麼要為歷史、為人生走那麼遠的路?
因為一個受過教育的知識分子,“仁”
就是他的責任。什麼是仁?
愛人、愛社會、愛國家、愛世界、愛天下。 儒家的道統精神所在,親親、仁民、愛物,由個人的愛發展到愛別人、愛世
430
泰 伯 第 八714
界、乃至愛物、愛一切東西。 西方文化的愛,往往流於狹義;仁則是廣義的愛。 所以知識分子,以救世救人作為自己的責任,這擔子是挑得非常重的。 那麼,這個責任,在人生的路途上,歷史的道路上,要挑到什麼時候?
有沒有得退休呢?
這是沒有退休的時候,一直到死為止。 所以這個路途是非常遙遠的。 當然,要挑起這樣重的擔子,走這樣遠的路,就必須要養成偉大的胸襟、恢宏的氣魄和真正的決心、果敢的決斷、深遠的眼光,以及正確的見解等形成的“弘”
、“毅”兩個條件。上面幾節連起來,是用曾子所講的學問修養,來說明孔門所傳學問的道理、方法與目的。 下面又是文章的另一波瀾起伏。
文章自己的好
說到寫文章,我曾和年輕的同學們談到,為什麼寫不好文章:一開頭面對稿紙,已經害怕了一半,手裡拿起筆又害怕了一半。 筆和稿紙齊全了,卻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原因是在自己心裡老想“我現在寫文章了”
,那就寫不好。 其實寫文章沒有什麼道理,拿到紙筆先不要當作自己寫文章,當自己放屁好了,愛放什麼儘管放,想到就寫。 完稿以後,放下筆,自己再看,對與不對再作修正。 就像房屋中的傢俱一樣,椅子放得不對,把它搬一搬,桌子的位置不好,搬一搬,幾次一搬就對頭了。 各個都會寫文章,大家都說怕寫文章,或說
431
814論 語 別 裁
你的文章好,我的文章不好。 寫不好文章,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