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璇頷首道。
地球上過去幾十年,有關核戰與末日題材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主流觀點都認為核冬天的恐怖是基本無解的。按下了核按鈕,就意味著敲響了本紀元人類文明的喪鐘。
但事實上這些只存在於專家們的推演與想象中,並沒有足夠準確的資料來佐證。
迄今為止地球上規模最大的核試驗,當屬前蘇聯在六十年代進行的新地島核試驗,引爆了一顆當量為5000萬噸的氫彈。最終也僅僅只是將整個試驗場地炸掉了一層岩石而已。
此外就是1991年的河馬二號演習,前蘇聯的一艘戰略核潛艇以14秒一發的速度,在224秒內射空了十六枚“輕舟”潛射洲際彈道導彈。
這場演習被蘇軍高層稱之為“末日彩排”,當然只有第一枚和最後一枚導彈命中預定靶場,剩下的導彈均在飛行過程中根據指令自毀,因為沒有哪個靶場能夠承受住十六枚洲際導彈的爆炸威力。
米國的三叉戟洲際導彈雖然號稱累計進行了150次成功試射,但並未進行過如此規模的發射試驗,通常都只打個一兩發,其他核大國也是差不多的情況。
畢竟一枚潛射洲際導彈的造價動輒上億美金,還不包括核彈頭。想要一次性射空一艘戰略核潛艇上的所有導彈,即便是米國都捨不得如此揮霍敗家,其他國家就更不用說了。
至於說實彈模擬一場全面核戰爭,本紀元的地球人類文明根本沒條件嘗試,也就只有統一了銀河系的趙星嵐才有資本這樣玩。
第六百九十三章 末日彩排(下)
遠方的海平線上,這顆星球的太陽緩緩落下,天色漸漸暗了下來。
隨著預定的午夜逐漸臨近,參加演習的官兵們精神狀態都變得有些緊張而不失興奮。畢竟這樣非同凡響的經歷,或許一輩子都只會有這樣一次,
此番大規模演習,絕大部分作戰裝備和場地基本都是由帝國負責提供,不過參加演習的大批官兵卻是來自地球華國,包括數以千計的專家學者,他們要親自主導參與整個演習過程,事後還有最重要的收集資料、建立分析模型等工作。
“你是演習的總負責人,待會兒的發射指令就由你來下達吧。”
平臺上,趙星嵐將一顆拳頭大小的幽藍稜形水晶球遞給解璇,這就是星球上所有核武器的總控制器,俗稱的“核按鈕”。它的材質是一種高效資訊儲存晶體,各方面效能領先地球上的資訊儲存裝置上百年。
解璇神色凝重、小心翼翼地接了過去,放在手裡謹慎地打量著。其實這東西並不重,操作程式也很簡單,看起來更像是一件美輪美奐的工藝品,沒什麼大不了的。
只是一想到這東西控制著數以萬計貨真價實的核彈,若是放在地球上,這可是足以將本紀元人類文明打回工業革命時代之前的超級大殺器,任憑哪個大國領導人都不會對此無動於衷的。
“來,讓我看看。”
姬萌興致勃勃地湊過來,接過那顆水晶球端詳一陣,笑問道:“看起來和新聞中描述的米國核按鈕不一樣呢!密碼是如何設定的?也是八個零嘛?”
“這東西現在是沒有密碼的,不過你喜歡的話,怎麼設定都可以。”趙星嵐答道。
其實地球上五大流氓的核武器指揮控制發射程式都是大同小異,最高領導人掌控核按鈕,就是新聞中經常出現的那隻黑色密碼箱,裡面裝著密碼檔案與絕密通訊裝置。由一位軍官提著,時刻不離國家元首左右,一旦局勢有變時就可以開啟啟用,向本國的核武基地下達作戰指令。
根據後世解密的檔案資料,冷戰期間米國的核武器發射密碼非常簡單,就是八個零。而且用的還不是什麼高大上的輸入裝置,就是那種相當原始的機械式號碼盤,二戰期間就有了的技術。
據說這是為了防止核戰爆發時,總統因為過度緊張而忘記、或是輸錯了密碼。而且機械式的輸入裝置雖然落後些,卻勝在極為穩定可靠,也不容易被敵對勢力干擾破壞,比起更先進的電子資訊科技裝置靠譜多了。
畢竟一旦到了需要核武器登場的時候,外部環境多半已是前所未有的惡劣,所謂的網際網路,gps定位,戰略導彈預警衛星,光纜通訊之類的東西究竟還有多少能夠正常發揮作用,誰都不敢保證。屆時各作戰單位能做的基本就是輸入密碼、接通電源,按下發射按鈕完事。
俄國人的核打擊計劃和米國差不多,但還有一套更可怕的“死手”自動控制體系。預備著一旦最高領導層被敵對國家實施斬首行動全體覆滅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