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基本上全毀了,這已經讓王瀟傷筋動骨了,在向王家要船,就太不地道了,這不是盟友該乾的事情,要知道王家總共也就千把條船隻,少三百條船對生意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管杜守昌要一百艘船,這是交易,楊潮不會客氣。不過也確實讓杜家出了大血了,杜家雖然財富上恐怕比王家還有過之,但是船卻比不過經營航運的王家,一百艘帆船恐怕他家未必能拿出來,弄不好要向其他鹽商家族購買。他們家的鹽業生意肯定受影響,不過委託給王家的話,楊潮等於間接幫了王家一個忙。
雖然杜家給的船比不上楊潮在長江中跑的雙桅趕繒船,全都是單桅的鹽船,但在長江上跑的話,還是足夠的,對於一心想壟斷長江貿易的楊潮來說,是非常大的助力。
而且楊潮也真不知道該把皇太子安排到那裡去,放到漕運總督府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可是很可能被文官控制了皇太子,楊潮沒有挾太子的意圖,但也要防止這些文官挾太子,所以乾脆放在城外的西湖邊上,然後重兵保護起來,既安全又省心,還能換一百艘船。
皇太子更沒有意見,他們一路上對楊潮可謂是言聽計從,深知楊潮是他們能在南京紮下跟的唯一依仗,甚至太子是不是流露出一種巴結楊潮的態度,倒是讓楊潮有些不太好意思。
楊潮護駕太子到達淮安的訊息,很快就傳到了南京。
這讓南京朝廷更是吵成了一鍋粥。
一路上楊潮越接近江南,南京的形式就越緊張。
大臣們跟福王幾乎是天天在探討,文官們現在基本上統一了意見,先派人去核實太子身份,但是福王卻有些不太願意,卻不好明說,只是一個勁的拖延,比如用正在尋找認識太子的人來敷衍。
但是這種敷衍已經暴露了內心的緊張。
原本的歷史上,福王確實當了皇帝,當時還傳出假太子案,福王當時第一時刻就派人去核實,可是這次真太子來了,他卻不敢核實,其實福王很清楚,一個真的太子對他威脅太大了,他拿不準太子如果上位,會對他如何處置!(未完待續)
第三百一十六節繼續仁義
怎麼處置?
“福王是有功的!”
楊潮明確的表示。
“陛下罹難,太子失蹤,福王監國乃是老成持重之舉,江南穩定全仗福王之功!”
楊潮再次補充道。
悄悄來到淮安,拜見楊潮的盧九德立刻感恩戴德起來。
福王能夠監國,可謂是他一手策劃,如果福王沒有善終,他這個太監肯定也沒什麼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