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一等伯,發免死鐵券。
升都督僉事,又給了百兩金子。
不只是因為他在朝堂上的表現,還有外援討薪這事等著他!
孟清和淚目。
自己果然是心還不夠黑,給老朱家打工果真時刻不能放鬆警惕!
這世道,想安生過幾天日子怎麼就那麼難吶!
“興寧伯?”
“下官沒事。”
孟清和一咬牙一跺腳,不就是草場和白條那點事嗎?
咱不懼!
不過,既然是給皇帝排憂解難,好處應該多給點吧?
擦乾眼淚,孟十二郎將目光轉向朱高煦,呲出一口白牙。
饒是自認悍將一枚的高陽郡王也是後背一冷。
搓搓胳膊,屋裡的火盆是不是該多加一個?
第一百一十章 保護
孟清和一腳踩進永樂帝挖的坑裡;滿腦門官司;覺得日子不好過。
有人比他更難過。
京城寧王府;寧王朱權負手在殿內踱步;眉頭深鎖,臉色十分難看。
自天子登基之後;他幾次上表請歸藩,都如石沉大海;沒得半點音訊。本以為到年後會有訊息,不想皇帝給他玩了招釜底抽薪,派鎮守接管大寧!
朱權握緊了拳頭;狠狠捶在了桌案之上。
朱老四未免太不厚道!當初說什麼和他兩分天下,結果呢?登上皇位就翻臉,連藩國都不讓他回了。
難道就此困在南京?
朱權不甘心。
他正當壯年,文韜武略樣樣不缺。洪武年間,曾領兵多次出征大漠,麾下騎衛所向披靡,二十多個兄弟中也是能橫著走的。
不想一時大意,中了朱老四的計,全家被挾持,不得不跟著一起造反。
早知今日,當初他充什麼好心,顧念什麼兄弟情,就該把人一砍了事。如今說什麼都晚了,人為刀俎,他為魚肉,還不是朱老四想怎麼下刀就怎麼下刀!
朱權的憤怒只能在府內發洩,出了王府,他仍要對朱棣恭恭敬敬。
不甘心又如何?朱棣不是朱允炆,他也沒能力像朱棣一樣造反。或許以前有,但在大寧落進朱棣手中,家底被掏空之後,朱權的八千甲兵早已蕩然無存。
官屬沒了,護衛也沒了。忠心於他的朱鑑早就死了。
為了一家人的性命,朱權必須忍,哪怕心頭淌血,也得忍!
不忍,廣澤王和懷恩王就是前車之鑑。
私下裡動作,試圖以文臣和武將角力,在朝堂上找朱棣的麻煩,結果呢?陵園也不用守了,直接貶為庶人,發到中都看管。
表面上把人送過去了,實際如何,誰能預料?即使中途出了“意外”,人沒了,車隊到不了中都,又有哪個不開眼會為兩個庶人仗義執言?
方孝孺應該會,但他死了。
朝中的言官也指望不上,經過興寧伯的一番鬧騰,都察院和六科給事中都開始縮起脖子過日子。不想被髮去充軍支教,就得管好自己的嘴。
朱權冷笑,別說朝中的大臣,便是在京的藩王,哪個不是謹小慎微,心裡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
天子遲遲不下詔許藩王歸國,大家就只能困守在南京。
周王是天子的同母胞弟,自然用不著擔心。不歸國也能當一輩子的富貴閒人。
谷王有開金川門之功,也算是有了一張保命的底牌。
齊王,代王,岷王都是被朱允炆迫害的典型,就算為了面子上好看,近幾年內,朱棣也不會對他們怎麼樣。
晉王是主動跟著朱棣一起造反,又是朱棣的晚輩,好歹有些香火情。
遼王很自覺,上表請留京師,巴望著能讓世子歸國。
朱權知道,遼王的希望肯定會落空。朱棣絕不會放虎歸山。
鎮守遼東的左軍都督劉真已將遼王的舊部收攏,不服的早給收拾了。就算遼王世子歸藩,註定也是個空架子,混吃等死的命。以朱老四的性格,怕是這樣的機會都沒有。
朱權停下腳步,長嘆一口氣,苦笑一聲。
自己又比遼王好到哪裡去?
困獸,只要把他困在這座王府裡,任由天大的本事,也翻不出一點浪花。
殿門前,朱盤烒攔住欲通報的宦官,搖了搖頭。
母妃說不要來打擾父王,可他還是來了。
天子所行著實讓人心寒。
派遣高陽郡王備邊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