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百姓便蜂擁南下填入河東,以至於唐公李淵喪失了大量百姓,致境內大片土地荒撫,糧食產量不足,只得靠向外購買。軍隊更是無兵可募。如此何談發展?何談強國?如若不主動取消國界,尋求融合發展之道,貴國勢必會步晉陽後塵。”
“我梁國會和大隋一戰麼?”蕭岌接著問。
“不會!此毋庸置疑。”
“晉陽李淵不正是因戰力不足被迫稱臣的麼?”
“隋朝非是不戰,而是無需一戰。對晉陽,大隋先兵後禮,迫使李淵認清局勢,不得不止兵以歸附;對梁國,只需懷柔之策,便可使貴國不得不主動歸附。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仙師---”蕭岌正欲再辯,卻被蕭巋拉住臂膀止住了。
“一清仙師之言,雖措辭強烈,但本王細思之後也覺頗有道理。此次本王攜家眷往京城去,便是應大隋新皇求娶小女為妻送女入宮。此前,本王便應隋皇旨意在我梁國施行大隋新法,改革軍制,由此看來仙師口中融合之法已然開始施行了,只是我等尚不知覺罷了。為梁國百姓計,就算融合入大隋也非不可接受之法。此去京城本王正欲與大隋新皇就此再行探討。”
“貧道非為楊廣說客,也從未親見其人,但貧道修行多年已洞悉天機,前番言論皆出自肺腑。大隋新皇楊廣上應天星,非為凡人可比。其志在天下,來日征伐南陳、收服嶺南百夷,西進巴蜀,無一不途徑梁國,梁國便成了其統一華夏道路上的絆腳石,如此處境,若不盡早與之融合為一體,可知後果結局?貧道無需多言,王爺可自思之。”
“多謝一清仙師點撥,本王受教了。”說罷,蕭巋起身便要告辭。
“貧道之言,望王爺三思。此去京城當還有一喜,也許能助王爺決斷。”謝洪起身往外送客,同時說道。
蕭巋聽了一震,轉而問道:“還有一喜?仙師能否明言?”
“呵呵~今日貧道已然洩了天機了,不便多說,此去自知,當應在貴公子身上。”謝洪撫須大笑道。蕭巋似有所吾,不由微笑點頭。
眾人向外走著,謝洪陪同送至觀門之外,蕭家三人具都拱手道別,沿原路徑往九陽觀而去。
當夜再次借宿九陽觀。
次日清晨,在山中薄霧的籠罩下,一行人騎馬驅車往京城方向而去。隊伍中卻多出一人,這人便是鐵面韋陀秦用。蕭瑒自打得知這施援手救他之人便是謝洪口中的上界轉世護法神將,便說動九陽觀長老讓其出山,作為身邊貼身護衛大將隨行進京。
這秦用也早耐不住觀中寂寞,更是苦於山中全無對手,便答應作了蕭瑒手下護衛家將。臨行前,三拜恩師火頭道長後,脫去道袍,正式還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