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九十八回 平叛軍紛至沓來 楊玄感作人嫁衣

了近萬江南反隋義軍,聲勢逐漸響亮,使得蟄伏在龍門山中的義軍營地也逐漸熱鬧起來。

這天,楊玄感自淮陰起事並迅速佔據黎陽城的訊息接二連三的傳來,這讓章昭達和徐子健等一干義軍將領們均感興奮。

按照事前和楊玄感的約定,他們將率領江南義軍出龍門山渡過長江北上黎陽與楚王楊玄感義軍合兵的。為此,二人在軍帳中聚將商議著進兵路線。

“諸位,從眼下情形看,我軍當出龍門一路向北從當塗過江。江北廬州和盱眙兩地官軍現已被吸引至黎陽城,江北這一帶盡皆空虛。我義軍這一路北山沿途還可盡攬反隋投軍義士,壯大自身,無論如何都是好的。諸位以為如何?”章昭達指著地圖說道。

“嗯!章司空此行軍路線倒是合理,於我軍有利。但是,現今黎陽城已經吸引了眾多官軍進剿,光是駐守廬州和盱眙兩地的官軍便有十萬之數,我軍應約前去豈不是避虛就實,如同飛蛾撲火麼?”徐子陵問道。

此言一出,猶如一盆冷水當頭潑下,讓包括章昭達在內主張南北義軍合攏的眾人頓時啞口無言,面面相覷。

“是啊!徐將軍此言精闢,現今時局已非,黎陽成了隋軍重點清剿之地。先不說我江南義軍能否渡過黃河與之會師城中,就是那駐守通濟渠口的官軍韓擒虎和賀若弼兩軍我等亦是敵不過的。何必再去黎陽呢?不如趁中原空虛,我義軍儘快打下一處以為根基。至於黎陽城麼?就讓他為我等吸引官軍也好。”原陳國老邁的僕射公袁憲提議道。

“章司空,末將覺得袁僕射公說的不錯,我等不用去黎陽就死。”徐子陵見義軍中份量極重的袁憲支援自己說法,底氣便更加足了些。

“嗯!兩位所言極是啊!只怪老夫一時糊塗,險些讓我義軍陷於是非之地啊!據說,楊玄感自封為了楚王,他麾下義軍也成了楚軍。而我江南義軍本著復我陳國之目的起兵造反,原本初衷便與他楚軍格格不入。也罷!就不去黎陽趟那灘渾水了。不過,僕射公和子陵將軍所說的去那中原地區擴充根基,本官也並不認同。”

“哦?我等願聞其詳。”袁憲不解的問道。

“諸位,江北中原一帶雖然富足,人口也多,貌似建功立業之地。但諸位請想,我義軍子弟都是江南人士,若是要營建根基不如就在江南。如是更有利我軍擴軍復國,諸位以為呢?”

“嗯~呵呵!章司空高見,是我等見不得中原繁榮,有些妄想了。”袁憲笑著自諷道。

“那依司空之見,我等出了龍門山欲往何處立根?”徐子陵問道。

“依本司空看,不如就打這裡~建康!”章昭達指著地圖上的建康城說道。

“建康城不好打啊!先不說城牆高大難攻,就說城中府兵也不下2萬,加上江南道治所揚州距此不遠,一旦揚州官軍來援,我軍便進退失據矣!”

“呵呵!僕射公只說對了一半,可知建康城中大部百姓原本就是我陳國人,我義軍為復國而去,城中百姓必然心屬我軍。只需事先派人進城稍加煽動,便能形成裡應外合之勢。城中府兵豈能抵擋?”

“司空之言不錯,若是能一舉攻佔建康與我義軍極為有利,原陳國百姓定然擁戴我軍,我陳國亦復國有望。”徐子陵略感興奮的說道。

“好!那就決定出兵建康。”袁憲也不再猶豫了,厲聲說道。

“傳令:全軍速做出兵準備,後天一早全軍出山。”

“是。”帳內眾將齊聲應道,人人面帶喜色。

江南義軍如此決定無異於直接拋棄了楊玄感部義軍,而且還讓楊玄感成了掩護江南義軍出動的棋子。這是令楊玄感和高可仁等萬萬沒有想到的。

同樣受益的還有正在和大隋交戰中的高句麗國。

原本搭乘商船欲潛入內地的高句麗謀臣李在榮,剛一上岸便得知了楊玄感在淮陰舉兵造反並攻取了黎陽的訊息,一時間大喜。

無需再去淮陰城了,李在榮帶著隨從直接登上返回高句麗國的商船便渡海而回了,他要把這好訊息儘快帶給正盼著這訊息的高句麗國王淵蓋太祚。

“楊玄感已經佔領了黎陽城!好!好啊!他國內已亂,我北方前線壓力頓減。請在榮先生不吝辛苦,再往丸都城一趟,將訊息報與大將軍。”

“臣遵旨。”

而就在高句麗國正為大隋內部戰亂歡欣鼓舞之際,大隋膠州水師和來護兒的山陽大軍正漸漸靠近高句麗國西海岸。

若是,李在榮在他登陸大隋的登州港口多住幾日再回,定能得到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