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十三回 討異族誓師出兵 長安城風雲詭譎

鬥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雲萬里無城郭,風雪紛紛連大漠。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世兄,這詩句頗為傷感,這出征的5萬大軍要勝過吐谷渾20萬,少說也要折損大半,但凡臨陣拼殺豈有全身而退者,自古征戰皆如此,世兄也不必過於傷懷了。”出塵見楊二久久的凝視著遠方行軍的人馬,口中念出一首感傷的詩句,不由得出言寬解著。

楊二也不搭言,放下簾子,坐回軟榻中,有些凍僵的右手湊著車中的炭火烤著。

突然,外面傳來一聲呼喊,“稟王爺,朝廷有聖旨到,傳旨太監現在前方路旁等候王爺前去接旨。”

“知道了。”楊二聽說父皇的出兵聖旨終於到了,心裡感覺一下踏實了下來。畢竟自己此番出兵還未得到父皇的認可,有了聖旨這才能堵住朝堂眾口的非議。

車到了傳旨太監處,趕車的心腹護衛將車停下,同時為楊二將下車的木墩放下,楊二掀開車簾便快步走了下來,出塵也緊跟著下車,護衛在楊二身後,並用警惕的眼神掃視著路旁這幾人。

“我當是何人到此,原來是元公公。遠來一路辛苦了!”因為寒冷,來傳旨的幾人都裹得嚴實,走得近了,楊二才一眼認出中間這人竟是自己父皇身邊的近伺司禮宦官元巖,於是忙上前搭訕問候。

“晉王殿下,老奴這一路受風雪影響,於路延誤了些時日,望殿下勿怪。這是聖上的御旨,這風雪之地,一切從簡了,殿下拿了自看便是。”元巖傳這種旨意也不用講究,不過是一封老爹給兒子的信函,也就不用講究那種君臣的儀式禮節了。

楊二見元巖這樣,也是正合心意,便上前兩步雙手從元巖手中接過了捲成一卷的黃色布軸,慢慢攤開拿眼看去。

果然,如同自己的判斷,御旨內容也是肯定楊二的出兵願望,並指示由楊二掛帥出征。但其中也強調了京師府庫錢糧不足,需由楊二靠河東潞州府庫自行解決,自是言明西征沿途各城隋軍皆受楊二節制呼叫。最後委婉的說明了下讓太子楊勇監軍的理由。

楊二看罷,將聖旨復又捲起,隨手交由來護兒手中。微笑著對元巖說道:“外面風大,不如請元公到本王車中一敘?“說罷,便伸手相邀。

元巖也不推卻,便隨著楊二來到車上,出塵便不急著上車,只是牽過一批馬來,上馬和仲堅一道前行。

這元巖雖是文皇身邊極受寵信之人,但做事卻有分寸,性格沉穩,品行極佳,眼見得太子和晉王為爭儲暗鬥不已,也從不在文皇面前撥弄是非。太子曾幾次欲要交好與他,但這元巖從不為所動。在他眼裡這太子先不與晉王相比,僅是和文皇相較也是天壤之別,毫無明君之狀。但晉王年紀輕輕,近來的表現也是讓他看得不清楚。這次被指派到河東傳旨,正好可以近處探尋下這個王子的想法,這對自己今後必須要作出的站隊選擇有利無弊。

“晉王殿下,邀本公上車一敘可是要問詢這幾月朝堂之上的情形?”元巖微笑著尖聲問道。

“公公眼光睿智是個明白人,本王所想安能瞞過,只是望公公多多指教了。”楊二對這父皇身邊的人還是非常尊重的,他是知道這人不是那種諂媚皇上的小人,故此謙遜的說道。

“其他諸事,在晉王眼中皆屬小事不值一提,只有一件,晉王殿下當不可小視了。”元巖坐定後,伸出雙手在炭火上烤著,不住的搓著,隨口對楊二說著。

“哦?還請公公明言。”

“在殿下離京之後不久,越王爺便串掇著太子爺去了京師的禁軍中歷練了,這一去便將禁軍中的將領們換了個遍,連殿下手下謀士宇文化及的次子宇文化龍也被尋機革除了軍職。本公看來,若無太子爺軍令殿下就是想進城也無可能。呵呵!”元巖樂呵呵的對楊二說道,在他這個旁人看來,這兩位都是覬覦著皇統大位的,都有機會。但太子這方顯然透過掌控京城禁軍已然佔得了先機了。

“哦?盡有此事?”其實楊二在軍情處那裡已經得到了太子入駐禁軍一事,只是不曾想到,太子一黨竟然作的如此過份,掌控部分禁軍楊二尚可接受,但如今禁軍數萬人馬盡然已經全部落入了太子黨的手中,這就是一件不得不讓人重視的大事了。楊二這時眉頭緊鎖也陷入了思考中。

這是,來護兒在車外輕聲問道:“王爺,今日已經行軍60裡了,天色已晚,是否吩咐大軍就近擇地紮營?”

楊二回過神來,便下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