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已在使用,可惜只能阻滯而無法徹底阻斷隋軍北進啊!”
“王上,原先使用此法皆為我國百姓散兵自發而為,道路橋樑摧毀的並不徹底,以致隋軍可將其恢復。現在,前有開城阻敵,王上便可下令京城將士前去毀路拆橋。特別是山路必須徹底挖斷,不容其輕易修復。加上入夏雨季即將到來,使其山路更加難行,如此便可為我軍贏得時間,以待大隋國內生變,隋軍知難而退。”
“嗯!丞相此計甚妙,也是不得已之法,就依此進行。”
“是,臣謹遵上御。”
高句麗國王淵蓋太祚的一道御旨之下,京城百姓盡皆開動,全民投入到了一場破襲交通道路的人民戰爭之中。
一條由開城北門通往京城的官道徹底毀壞,有些地段甚是是無法重修。漢江之上的碼頭渡口盡皆破壞殆盡,江上更是一條船都不見蹤影。
駐守開城的8萬高句麗守軍默默的承受著這一切,雖然南方的隋軍入侵者尚未到來,但人人都知道這座城池便是他們最後的葬生之處,他們已經無路可走了,只有與城池共存亡。這其中還包括至少20萬開城百姓。
隋軍即將抵達開城的訊息令鎮守在北方丸都城的大將軍淵蓋蘇文頗覺為難。
此時,他面臨的局勢正如父王給他的御旨中說的那樣。隋軍分作三路牢牢的吸住了高句麗國北部三大兵團,牽制住了高句麗國大部分兵力。現在能稍作動彈的只有他這裡的丸都城人馬了。
丸都城內將軍府中,大將軍淵蓋蘇文正聚將商議著,府中眾將此時都面色沉凝,人人嘆息卻又無人說話。
“讓本將軍沒想到的是大隋竟然出動如此多的兵力來攻我高句麗,其北方兩隻水師全部出動了。難道真的就不怕後院起火麼?”淵蓋蘇文見眾將都不說話,自己一句話像是對眾將而言,又像是說給自己聽的。
“大將軍,如今我等分身乏術,眼睜睜的看著大隋軍隊從南方渡海而來攻擊北上,我國都即將有淪陷之虞。依末將之計不如將北部四城駐軍全部撤回,我軍將防守重點全都南移至鴨綠水一線。這樣龍源城到丸都城一線便無突出部,也無懼後路被斷。”一副將提議道。
“哦?”淵蓋蘇文聽了此建議頗覺新奇,忙走到桌案前仔細的看著地圖,並不時點著頭。
“明博將軍的提議甚好。只是要將整個遼東全棄了,本將軍還有些於心不忍,想當初得到這些土地是多麼不易啊!現在說棄就棄了?”淵蓋蘇文有些不捨得唸叨著。
“大將軍,說是棄了也非完全棄掉遼東。這鴨綠水西頭江北重鎮龍源城不棄,東頭這處丸都城及丸都山也不棄,這三處加上一條寬闊的鴨綠水,便足以牽制住大隋遼東數十萬大軍,使其不敢輕易渡過鴨綠水南下。而北四城撤下的20餘萬我軍將士便可稱為機動兵團,可駐紮鴨綠水南岸,也可分兵回京城防守。此乃脫困之計,望大將軍思量!”
“嗯!容某三思。諸位若無話可說便都退下,各自回營督導將士守城。”
“是。”眾將一起應道,隨即便轉身出府而去。
“明博將軍暫且留步。”
“是,大將軍。”
明博聽到呼喚不得已只得再次回到先前自己站立的位置,看著淵蓋蘇文埋頭觀看地圖。
“明博將軍,你來看~”淵蓋蘇文頭也不抬,只是嚮明博招了招手,繼續說道:“你看,北四城外並無多少隋軍,狡詐的楊廣竟然連遼水都不過,僅僅派出數千人馬過河。其毫無一戰之心,牽制我軍之企圖太過明顯了。”
“大將軍說的是。據說,楊廣又從國內抽調來20萬騎兵也只在遼水北岸駐紮,看的出其是打算在我北四城撤兵之後,隨即便全軍渡河追擊,並無攻打我北四城之心。只可惜,我北四城如此堅固難攻,竟然無處發力。”
“是啊!楊廣此人非常狡猾,他此次親征遼東猶如是來度假一般。但從眼下態勢看,我軍只有撤回北方四城之兵了,以使其成為抵擋南方入侵的主力。本將軍撤兵之意已決,撤出的這20萬人馬,除一半沿鴨綠水佈防外,令一半就交由明博將軍帶領火速回返京城,已作抵擋南方隋軍之主力。遍觀某手下眾將,明博將軍有勇有謀,也只得將此重任交付將軍了。”
“大將軍即將重任託付末將,末將怎敢不從,願率軍回援京城。不過~”
“怎麼?明博將軍還有話說?”
“大將軍,但凡我軍撤退,當先破壞道路,不讓隋軍借用。”
“嗯!將軍提議甚好。沒有路,本將軍看他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