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百姓開荒拓土。”皇上若有所思,而水溶曾經隨著皇上出關打獵所以知道那裡的境況,所以也連連點頭。
“至於我天朝還有多少未開墾的荒地,臣妾無法計算,但臣妾知道,將來黃河兩岸治水成功,也會有萬頃良田成為我天朝的財富。所以臣妾拿出了十五萬兩銀子,去支援皇上治理黃河。臣妾這樣做,不過是為了北王府將來多一份家業而已。”
“嗯!好!哈哈。”皇上一拍腿,“王妃的眼光的確遠,你不單單看到了荒地,還看到了我天朝未來的土地,不錯不錯。”
“皇上,其實這糧食不過是財富之一,而我天朝的百姓之中,最富庶的,並不是種田之人,甚至不是擁有千頃良田的地主。”
“哦?擁有千頃良田還不是富人?那什麼才是富人?”皇上立刻收了笑容,難道還有比這更富的人嗎?
“民間有句俗語:賣鹹鹽的喝淡湯,編草蓆的睡光床。皇上沒聽說過吧?”黛玉輕笑,又接過寶琴遞過來的茶,對寶琴說道:“琴妹妹一定是聽說過的,對嗎?”
“回王妃的話,奴婢聽說過。”寶琴忙起身回道。
“哦?你也聽說過?”皇上看看寶琴,連一個宮女都知道這樣的民諺,看來自己這個皇帝真是太閉塞了。
“皇上不知道,其實十有八九的種田人,包括地主家,都是粗茶淡飯,一日三餐見不著細面,那是很正常的事情。黛玉小時候跟父親去錢塘一帶遊玩,因來不及回府,在農戶家裡用飯,才知道打漁為生的他們,飯桌上竟然只有小魚崽兒,連一條過半斤的魚都捨不得吃。”
“為什麼?”皇上不解,自己打漁還吃不到魚,哪有這樣的事情?
“他們都拿去賣了。”黛玉輕嘆,“他們衣食住行都在這魚上來,又怎麼捨得吃那些能賣好價錢的大魚呢?所以說,天朝百姓中,最富的,不是種田人,不是漁獵畜牧中任何一種人。而是士農工商裡面,我們向來最瞧不起的商人。”
“商人!”皇上驚訝的看看在座的幾人。水溶點頭,寶琴微笑,子詹和皇上一樣目瞪口呆。
“皇上或許認為,商人不過是倒買倒賣,投機取巧,謀取小利生存而已。對不對?”黛玉輕笑。
“對啊,他們不過是東奔西走,賺些辛苦錢罷了,而且斤斤計較,心胸狹隘,不然怎麼會在士農工商中,排在最後一位?”
“皇上說的,是小商小販。”黛玉輕笑,“商人也是人,人有善惡,卻不會因所以行業來區分,難道商人就沒有好,只有壞?有些大商,一樣需要運籌帷幄,未雨綢繆,當然,還有一些人勾結官府,欺行霸市,謀取暴利。但有一樣,皇上一定是知道的,就是我朝的稅銀不單單是針對有土地的人,那些商人若想掛牌開業,也是要到戶部領文契的,而且每年他們也要交一定的稅銀。所以我朝國庫的收入,也有商人的一份力量。”
“嗯,是啊,朕聽你這樣一說,想想果然是這樣。”皇上畢竟勤政時日已久,雖然廟堂之上視聽不能直達民間,但有些事情還是一點就透的。但皇上依然有些地方不明白:“你繼續說,不要停下來。”
“是,臣妾想,如果皇上可以正視商人的作用,修訂他們的運作章程。鼓勵他們擴大經營,或者說,按照他們的規模徵收不同的賦稅,但也給予不同的懷柔政策,是不是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再有,我朝的皇商目前只負責皇室所需的採買,他們雖然比普通商人高貴些,但卻是賺著國家的錢,還不交稅。這根本就不是商人,而是朝廷的採辦。臣妾以為,皇商,應該是為朝廷納稅最多的人。而皇上可以根據商家的納稅多少,把朝廷的採買按比例分派下去。這樣既開源,又節流,何樂而不為?”
“哦!朕明白了。王妃的意思有兩點,一是要朕出新政策,鼓勵百姓開墾荒地,多種糧食。這個倒是次要,主要是讓朕改變對商人的看法,改變我朝的商業體系,讓那些富商來富國,對不對。”
“皇上英明。”黛玉點頭稱是。
“嗯,這是個好政策啊!水溶,你說是不是?你如今掌管戶部,可以說是朕的財政大臣,這件事情又是你的王妃提出來的。自然有你去實施了!事成之後,朕可要好好地獎賞你們。”皇上索性又把包袱丟給了水溶。黛玉輕嘆,真是做皇上的料,一點也不出力。
()
“皇上聖明,皇商一事牽動甚大,恐怕王爺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徹底轉變的。”黛玉不願看皇上那種坐收漁翁之利的樣子,於是加了這樣一句。
“嗯,朕知道。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