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關係迅速回暖,獲得了從西方引進技術的機會。按照重灌辦的統一規劃,國家採取“市場換技術”的原則,與美國自卸車製造巨頭海菲公司簽訂了協議,規定從海菲公司進口40輛達到國際70年代中後期水平的150噸電動輪自卸車,其中20輛為原裝進口,另外20輛則由羅冶牽頭的一組中國企業與海菲公司聯合制造,海菲公司需要將相關技術轉讓給羅冶,同時向羅冶發放仿造40輛自卸車的製造許可證。
如果一切順利,羅冶將透過前面20輛車的合作製造,掌握電動輪自卸車的核心技術。隨後,利用這些技術自主完成後續40輛自卸車的製造。在完成這些工作之後,羅冶應當具備了獨立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自卸車的能力,從而擺脫對海菲公司的依賴,形成自己的研發和製造能力。
在這場談判的過程中,羅冶此前完成的120噸自卸車成為中方的一個重要砝碼。在參觀過羅冶120噸自卸車之後,海菲公司的技術人員承認,中國在電動輪自卸車方面已經有了很深厚的積累,海菲公司試圖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已經沒有什麼必要了,還不如趁著中國還沒有趕上來的時候,用並不特別領先的技術換取一個足夠大的訂單。
80年代初,整個西方世界都籠罩在經濟危機的陰影之下,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大幅度縮減,許多重大裝備製造商都面臨著開工不足的問題。中國在這個時候提出“市場換技術”的策略,迫使許多正在破產邊緣的西方企業不得不答應讓渡出一部分技術,以換取進入中國市場的入場券。
馮嘯辰在此前促成的軋鋼裝置技術引進、大化肥技術引進等,都是藉助於這樣的策略。電動輪自卸車技術的引進談判,是由機械部、羅冶以及重灌辦的冷飛雲等人完成的。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幾項重大裝備也獲得了引進機會的技術。這些技術引進的交換條件各不相同,但總體來看,中國在交易中並沒有吃太大的虧。
參與電動輪自卸車技術引進談判的人員之中,有王偉龍和冷飛雲二人都是馮嘯辰的好朋友,尤其是王偉龍,與馮嘯辰之間是有過經濟往來的,關係更是不同尋常。從他們倆口中,馮嘯辰知道這項談判比較順利。已經結束借調返回羅冶的王偉龍還帶著一干技術人員到美國去學習了三個月時間,帶回來許多先進的設計理念和一些具體的設計方法。
如今,第一批5輛合作製造的自卸車已經在羅冶放料建造,進展情況也很不錯,那麼羅翔飛說比較麻煩是指什麼呢?
“首批裝備的使用者單位還沒有落實,現在的生產工作缺乏支撐。”羅翔飛把問題向馮嘯辰挑破了。
國產裝備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找不到願意接受的使用者單位。在前些年,國家計劃部門的權力很大,可以指定一些單位接受國產裝置,這些單位雖然頗有怨言,但也不得不做。這幾年,國家的經濟管理體制有所放開,從中央到地方,都在談擴大自主權的問題,使用者單位也就有了理由拒絕接受國產裝備,而是強烈要求使用進口原裝的裝備。
如前一階段大化肥引進的時候,濱海省就是希望採用全套原裝裝置的,只是在馮嘯辰的運作下,才不得不同意接受一部分國內與日方聯合生產的裝備。
電動輪自卸車的情況與此類似,羅冶已經轟轟烈烈地開始造車了,可使用者還沒有確定下來。國內目前需要使用電動輪自卸車的礦區並不多,包括冷水鐵礦、湖西省紅河渡銅礦、洛水省石峰鋁礦等等,不過是七八處而已。冷飛雲打著重灌辦的旗號,與這些礦山聯絡了一圈,得到的答覆都是拒絕,這個問題於是便提交到羅翔飛手上來了。
“這好像是一個老問題吧?”馮嘯辰問道。當初各處礦山都不願意接受羅冶的自卸車工業試驗,情況也是如此。一個工業試驗尚且如此,更何況是真正的裝置購置呢?
這一次,國家與海菲公司籤的協議是購買20輛原裝自卸車,再合作製造另外20輛。各家礦山聽到訊息,都希望能夠得到那些原裝車,拒絕接受合作製造的車,這樣鬧鬧騰騰,也已經有好幾個月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