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重頭戲,有二十萬軍隊參與的大演習開始了。演習前夜,為使各路將士掌握大軍協同作戰的要領,兵部職方司按正式的作戰要求,作了周密部署,下達了詳細明確的命令,將每一支部隊應當抵達的地點,應完成的戰術動作,都做了精確的佈置。這也是沈默和高拱商定的軍事改革中,最能體現兩人設想的一個部門,為了使職方司擔負起未來參謀部的使命,兩人準備將這個原本‘二郎中一員外四主事’的部門,擴大到‘四郎中,八員外郎,十五主事’的龐大的結構。只是考慮到一下提出來,會過於驚世駭俗,所以目前只是在默默的增加人數,授予許可權,並不準備提前聲張。
這次軍演,也是對新職方司的一次重大考驗,為了能不辱使命,參謀郎中和掌輿郎中提前數月便在京畿地區考察戰場,並按照沈默的指示,設計出了詳盡的演習方案。方案中,將參演部隊分為兩軍……由馬芳率領宣大、薊遼的部隊,假扮蒙古部隊;而戚繼光、李成梁等將領率領京軍和西北邊軍,扮演明軍部隊。
與傳統思維中的蒙古進攻,明軍防守不同,這次演習將雙方的攻防對調,明軍作為主動進攻一方,而蒙古軍處於被攻擊後反擊的角色。雙方演練了突襲與報警,攻城與防守,突破與增援,擴張與反擊等一系列戰術科目。整個演習持續了整整十天,甚至出現了白天不分勝負,夜晚舉火再戰的激烈景象。
然而對於皇帝和中外賓客來說,這種不在眼前又不見血的演習,實在不如打槍打炮看著過癮,就算有些有心人,想要藉機一窺明軍的虛實,卻也被禮貌的勸留在帥營裡,等待演習的結果。
當然,隆慶皇帝也沒閒著,利用這個機會,在行營中‘親切接見’了國內外的使節。這次聲勢浩大的閱兵,無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那些在觀看演習前桀驁不馴的土司、頭人,全都變得乖順起來……就連那些佛朗機、荷蘭的代表,也跟著下跪磕頭,叩首觸地,全然不顧此前為不跪拜大明皇帝而編造的‘我國無此風俗’理由。狠狠的滿足了一把皇帝的虛榮心。
而隆慶溫和有禮的態度,此時再也不是之前他們認為的‘軟弱可欺’了,而是天朝皇帝的雍容氣度了。一些個頭人竟因為皇帝的禮遇,而感動的放聲大哭,表示願意生生世世侍奉大明皇帝,絕不會再有二心。對於這樣的土司,隆慶都不吝賞賜,並加官進爵,以示永世恩寵。
至於那些藩國的使節,也開始惶恐於之前禮物備得太薄,擔心大皇帝陛下會不快。卻得到隆慶大度的回答道:“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嘛。朕富有四海,還缺你們這點東西?”讓陪同接見的張居正一陣陣的肉緊,因為皇帝這一裝大方,最少又是上萬兩銀子賞賜出去了。
不過他也知道,經過正德、嘉靖朝的荒唐統治,大明對各土司番邦的控制,已經降到了冰點……西藏的烏思藏、朵甘兩衛名存實亡,青海的西寧衛和塞外四衛,乾脆被海西蒙古取代,基本脫離了朝廷的統治。不說這些,單說兩京一十三省中,現在就有廣西的韋銀豹叛亂,廣東曾一本叛亂、郭明叛亂;陝西魏太清叛亂、何術叛亂;江西萬羊山叛亂;雲南鳳繼祖叛亂等五省十餘起叛亂,這還是各地近年著力剿滅的結果,要不還不知亂成什麼樣子呢。
‘只要能透過這次閱兵,使大明少一場叛亂,那這筆開銷就值了。’張居正如是想道。其實他對這次大閱兵的效果,還是很滿意的,相信經此一次,許多野心家想要造反之前,都要掂量一下自己的斤兩了。
張居正的猜測沒有錯,這次聲勢浩大的閱兵,確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明朝軍威之盛與睦鄰友好的國策在各國各番引起了巨大反響。在之後的幾年裡,總共有二十七個國家,四十二個土司前來大明朝貢,國內新的叛亂明顯減少……這在對蒙戰爭的數年裡,是多麼重要啊!
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是,觀覽閱兵的西班牙代表中,其實有西班牙遠征軍的一名軍官,在看了大明的軍事演習,尤其是那令人震撼的槍擊戰馬之後,回去便把所見所聞寫了一份報告,使西班牙人不得不重新評估大明的軍力,將已經待發的艦隊叫停,又用了數年時間準備,才敢再次開啟戰端。
當然,這都是後話。
如果問這些中外來賓,最想知道軍演中哪個細節的話,肯定有大半要選,神機營那一陣‘槍擊戰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他們也曾試著去找出真相,然而直到離開時,也沒有得到答案……其實沒什麼好保密的,只是他們沒問對人而已。負責接待的都是禮部和鴻臚寺的官員,怎麼可能知道大明的槍械構造,更不可能幫他們去打聽,所以他們只能帶著滿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