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超人專案被擱置七年時間。
“超人歸來”失敗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蘭斯此前的觀點之外,劇本薄弱、節奏拖沓、高/潮不振等等都是重要原因,顯然,想要打破超人這個經典形象的束縛,並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可是,如果就此放過這個機會,似乎又太過可惜,不僅因為足足三億的鉅額投資,還因為華納兄弟的潛在合作可能,這對於混沌影業的未來規劃來說,是一個絕佳機會。
當然,“超人歸來”不是蘭斯的唯一選擇,除了放棄之外,他還有兩個選擇:第一個就是2013年上映的“超人:鋼鐵之軀”。
上一世,“超人:鋼鐵之軀”投入製作時,漫威宇宙已經稱霸了整個好萊塢,克里斯托弗…諾蘭的蝙蝠俠系列也已經收官,可以說,漫畫改編作品已經成熟起來了——逐漸演變成為一種全新的型別片。
所以,在製作過程中,作品加入了許多成熟的想法,以“不管你選擇成為何種人,正義或邪惡,都將改變這個世界”為主題,將整個故事串聯了起來,並且融入了大量克拉克…肯特幼年成長過程中的煩惱和困惑,讓他的形象變得豐富立體起來。
整體而言,這一版的超人沿襲了克里斯托弗…諾蘭為“蝙蝠俠”系列注入的哲學思想和黑暗風格,但嚴格來說,這部作品並不算成功,不要說和諾蘭版本的蝙蝠俠相媲美了,即使與諸多漫威電影相比較也不佔據優勢,導演扎克…施奈德太過注重色彩視覺效果、敘事節奏略顯拖沓、前半段與後半段節奏不契合等等,都是原因之一,但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反派角色的弱化,不僅沒有能夠將對抗的激烈程度支撐起來,同時也沒有能夠將超人的自我反思提升一個高度。
諾蘭的“蝙蝠俠”系列最成功的無疑是第二部,“黑暗騎士”,不僅因為蝙蝠俠在這一部作品裡完成了使命的蛻變,同時還因為小丑和雙面人兩個反派角色的出彩,讓故事得到了昇華。
“超人:鋼鐵之軀”努力想要達到這個高度,做出了許多改變,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反而導致故事變得拖沓和虛浮,就連商業電影具備的快感、刺激和華麗也丟失了。
這也最終體現在了票房成績上,全球六億七千萬美元的票房,相較於兩億兩千五百萬的投資,著實不能算高,嚴格意義來說,華納兄弟依舊沒有實現太多盈利。當然,漫畫改編作品的真正大頭本來就不在票房之上,“超人:鋼鐵之軀”不僅僅是超人系列的重啟,同時還肩負著振興dc漫畫宇宙以及構建“正義聯盟”世界觀的重任。
其實這就是在模仿漫威宇宙的道路,當初“美國隊長”和“雷神”的票房成績都算不上大爆發,僅僅只是中規中矩,無功無過,但兩部作品卻為漫威宇宙奠定了基礎,累積下來的能量在“復仇者聯盟”迎來了大爆發。
所以,“超人:鋼鐵之軀”的票房資料差強人意,但卻沒有阻止華納兄弟構建dc宇宙的決心。
如果蘭斯選擇“超人:鋼鐵之軀”的故事作為超人的重啟系列,勢必將會面臨兩個問題。第一個就是在2004年的當下,漫威宇宙根本沒有影子,想要說服華納兄弟以一部電影為基礎,構建起整個dc宇宙,投入不僅僅是三億,很有可能是三十億,乃至更多,而且還是在超人電影已經沉寂了近二十年、蝙蝠俠重啟電影還沒有來得及上映的情況下,難度之大難以想象,即使是快速崛起的蘭斯,想要說服巴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算暫時把dc宇宙的事情擱置一邊,“超人:鋼鐵之軀”的劇本也存在著不少隱患。電影有意深入挖掘,但卻略顯刻意,反而本末倒置。
“蝙蝠俠前傳:黑暗騎士”為什麼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僅僅只是因為其哲學核心,或者僅僅只是因為小丑?當然不是,而是因為諾蘭對節奏的控制、爆破的分部、高/潮的鋪墊以及氣氛的掌握,都達到了驚人的水準,電影的本質還是一部商業電影,而哲學核心和小丑的出彩對於商業電影來說,僅僅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所以,蘭斯勢必需要重新對“超人:鋼鐵之軀”的劇本進行調整。但正如蘭斯在晚餐時對巴里所說,超人所面臨的束縛和瓶頸太多了,想要一口氣打破這些束縛,並不困難,困難的地方在於如何把握尺度——讓觀眾感受到新意,卻又不會因為新版超人而退步。
可以想象,這項工作將會無比困難。
當然,蘭斯還有另外一個選擇,那就是拋棄“超人歸來”,也拋棄“超人:鋼鐵之軀”,按照自己的理解來重新構建一個全新的劇本,甚至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重新構建整個dc宇宙。這是一個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