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隆元年正月十五,朔望。
紫宸殿,隨著早朝時刻到來,宦官從殿內緩緩開啟殿門,等待在殿外的文臣武將,皆依品階進入。
“陛下臨朝!”
站立御座下方西側的宦官,在看到趙匡胤身影,轉頭繼續朝著殿內眾人呼喊。
“臣等恭迎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人行禮跪拜,如同小兒讀書,拉起長音,卻震耳欲聾,語聲落下之際,正巧趙匡胤坐到御座。
隨即殿外淨鞭三響,預示文武兩邊齊。
“有事出班早奏,無事捲簾退朝。”
但見殿頭官一聲大喝,文武部中,諫議大夫,樞密直學士趙普從中出班,手持白玉芴板,朝上一禮。
“啟奏吾皇陛下,臣趙普有奏,新朝初立,天下擾擾,各地藩鎮節度使鎮守邊關,蒙陛下聖恩,諭令使者慰之,臣今已擬定名單,恭請吾皇陛下御覽。”
語罷,宦官下去接過奏簡,送到趙匡胤面前。
“如此,卿辛苦了。”
趙匡胤伸手接過,淡淡看了一眼,只覺得尚可,按下不表。
“今日朔望,巧著眾卿都在,朕有一事,思慮再三,想著與眾卿商議。”
御座下方文武大臣低頭不語,只等著皇帝下面的言語。
“朕這幾日,接連想起前朝故馬步軍指揮使韓通,夜夜難眠,眾位議議,朕對此人究竟該如何處置啊!”
眾人不明所以,不知這位皇帝為何又提起此人,尤其是前朝舊臣範質等人,臉色具是驚色。
“臣左廂都指揮使王彥升有奏,啟吾皇陛下,韓通此人,不知天命,死有餘辜,臣認為,其雖身死,然情可恨,故臣認為,應鞭屍三百,以儆效尤。”
王彥升此語,可謂石破天驚,眾人連連大驚,不過他們明白,韓通此人就是王彥升所殺,他跳出來言其不是,情有可原。
要是王彥升不言韓透過錯,那才是見了鬼,如天河倒灌,根本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臣範質有奏,稟吾皇陛下,臣以為,韓通如今已死,已然是付出代價,故臣以為,死者已矣,此事無需再議。”
範質接連出班,畢竟是同朝為臣,又是因為前朝而死,兩人生前關係也不錯,怎能眼見如此暴行發生。
“臣趙普,啟奏陛下,陛下聖聰燭照,想必自有成竹在胸,臣等願惟皇命是從。”
趙普又接著出班,他身為趙匡胤的智囊,一想二想,便想到前些日行刺之事。
“嗯,依朕來看,朕念他忠於前朝,其情可原,乃忠義之士,朕覺得不但要厚葬其人,朕還要追贈其為中書令,墓前立碑,鐫刻其功德盛績,以示旌表,垂誡後人。”
趙匡胤語氣帶著懷念,眾人聽見這話,面色有些驚訝,尤其是範質等舊臣,更是喜從心來。
“陛下之心胸,真乃仁德聖主矣。”
範質拱手一禮,連忙一個龍屁拍了上去,到了這時候,他懸著的心徹底放了下來。
“陛下,韓通此人乃我大宋叛逆,如若陛下不對其多加撻伐,還如此加封,豈不是功過顛倒。”
王彥升當即出班,韓通就是他殺的,若真的對其加封,那自己豈不是有罪之人。
“韓通乃前朝舊臣,周太祖與世宗皇帝在位間,他向來奮勇殺敵,不辱使命,朕入城之時,值人臣各位其主,忠心昭昭,倒是你,王彥升,你好大膽子。
朕大軍入城之事,曾一度三令五申,不準對公卿多加傷害,不得濫殺,你可曾還記得,你不止殺了韓通,你居然滅了其滿門,你將朕的詔令,當做耳旁風了嗎?”
趙匡胤怒火中燒,聲音越發響亮,王彥升抿抿嘴唇,這位皇帝的龍威越發恐怖了。
“陛…陛下,臣,當時韓通反抗,臣也是殺一儆百,京城才無人反抗,臣也是有功於朝廷。”
王彥升顫顫巍巍,當時的情況,自己若是不動手,那就死在韓通手裡了,至於滅其滿門,也只是防備其後人。
當然,這話他自然不敢說出來。
“你犯的是棄命專殺之罪,依律本該斬首,棄之於市,正因為你王彥升有功朝廷,朕才對你不予處理,難道你還不懂嗎?”
王彥升緊低這頭,越想越覺得不公平,心中頓時起了一絲怒火,轉頭看向範質。
“臣知罪,但臣還是不明白,範質等對我大宋無寸立之功,為何他們卻能加官進爵。”
啪…
趙匡胤一掌拍在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