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缸瘧獾5某絲停�裰洩攀逼誄置�奈涫懇謊�逑蚯叭ィ�斑恕鋇囊簧��獾4討辛思菔蝗說暮竽裕��菔蝗司尤緩廖薹從ΑK��詵較蚺躺匣韞�チ恕�

第二個例子是:某縣的縣長下鄉去檢閱某一個民防大隊。地方人士隆重地搭了一座閱兵臺,縣長以檢閱官身份站在臺上,與陪閱人員一同看民防大隊的大隊長率領全隊以“分列式”從閱兵臺前經過,這是檢閱的高潮,大隊全體一致向檢閱官行注目禮,受檢部隊的訓練和士氣要在此時充分表現出來。所以,為首的大隊長一面辛苦地踢著正步,一面鼓足丹田之氣喊口令:“向右看!”同時在“看”字出口時猛烈地向右擺頭。這時縣長突見黑忽忽一件“暗器”直飛閱兵臺而來,“啪”的一聲落在臺上,臺上諸人大吃一驚,俯身細察,原來是從大隊長口中脫落了的假牙。

也許你說,這些事都太稀罕了,我們在作文課堂上哪來這麼多的“鮮”事?那麼且說另外的例子。

先說演講比賽的例子

我們都參加過演講比賽,或者去做選手,或者去做聽眾。比賽的結果通常是產生三名優勝者,冠軍亞軍季軍。當比賽結束,主辦人宣佈評審結果的時候,照例是,先宣佈第三名是誰,然後是第二名,最後才是第一名。我們也許一入會場就注意那個明晃晃的銀盃,到將近散場時才知道誰是得主。我們回來寫記敘文,記述這一場我們認為很有意義的比賽,寫到宣佈評審結果那一幕,我們應該照著真實的情況,筆下先出現季軍,其次是亞軍,最後才是冠軍。我們不必改變它的次序。

直 敘(2)

另一個例子是聽榜

當年大專聯考放榜之日,廣播電臺播報錄取名單,考生的家人必定按時收聽。名單很長,播報費時頗久,也許要聽到最後才聽到自己要聽的名字,(甚或終於沒聽到要聽的名字),所以“聽榜”的人得準備忍受折磨。有一位家長為了聽榜,事先買來茶葉、瓜子、糖果、點心,勸告全家放鬆情緒提起精神聽到最後一人,誰知板凳還未坐熱,開水還沒燒開,收音機裡劈頭報出“楚晉材!”就是他家的長子,考取了第一志願:全家沸騰,茶也沒人喝了,瓜子也沒人吃了。三姨五舅趕來道賀,聽那收音機還在響,伸手替他們關了,那些名字聽不聽都無關緊要。事實是這個樣子,拿來做文章也就寫成這個樣子就好。

再舉一個飛機迫降的例子

我有一個朋友由東京坐飛機來臺北。飛機到了臺北上空,空中小姐報告不能立刻降落,得等一會兒。飛機在上空兜圈子,大家趁這個機會俯瞰大臺北全景。等到看風景看厭了,飛機還在兜圈子,這就不妙了,大家難免有些緊張。空中小姐又報告:飛機有點小毛病,輪子放不下來,請大家不要驚慌。我那朋友常坐飛機,知道駕駛員正在試著把輪子放下來,也許試著試著就成功了。又等了許久,等到飛機上的汽油燒完了,空中小姐說現在要“迫降”了,她們一一察看乘客的安全帶有沒有拴好,勸戴眼鏡的乘客把眼鏡取下來,勸裝了假牙的乘客把假牙取下來,勸每一個人都不要把手錶、自來水筆、鑰匙、指甲刀帶在身上。最後她們讓每一個人抱著毯子和枕頭。然後,空中小姐都躲起來了,飛機要用肚子擦著跑道降落了。機艙裡的氣氛很恐怖,唸佛的禱告的聲音都有。——還好,安全降落,有驚無險。事實的先後順序如此,文章的先後次序也可以如此。現在談一篇經典之作: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記述一個漁人,怎樣發現了世外桃源,後來想再度前往,又怎樣失去了桃源。在這篇文章裡面,文章敘事的先後和事實進展的先後是一致的:1。漁人出外捕魚,沿著小溪走,遇桃花林。

2。漁人穿過桃花林,來到山前。

3。漁人發現一個可疑的山洞,入內探看。

4。漁人進入肥沃的田野,安靜的農村。

5。山中人款待漁人。

6。山中人說他們的祖先在秦代搬到山中居住,與外界隔絕。

7。漁人辭出,山中人叮囑他保守秘密。

8。漁人在山洞外面的路上做記號。

9。漁人向太守報告發現了世外桃源。

10。太守派人前往桃源察看,由漁人帶路。

11。漁人找不到以前留下的記號,無法再入桃源。循序而進,恰到好處,我們不可能把任何一項提前或挪後。這是什麼道理?為什麼有時你可以“直敘”,有時不可?我們姑且假定,記敘文字來都是“應該”直敘的,不論記人記事記物記地,不論記動靜常變今昔表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