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那他們就白白為他人做嫁衣。
更加不要提什麼君子之約,兩人打算狙擊倫敦股市,本就是一種投機倒把的行為,不過就是比較高階的一種,賺的錢都是從別人身上刮下來的。
葉景誠不斷翻閱手上的資料,這些人的學無一不是名牌大學的大學學位,甚至大學學只是佔據其中一小部分,更多的是專攻金融的碩士甚至博士學位。
當然,學只是評定一個人的基礎,葉景誠所需要的代理人,必須符合他的工作經驗。
“?”很快,葉景誠被一份簡所吸引。
放在葉景誠面前的這一份簡,並不是其中大多數的求職者資料,而是一份尋求合夥人的資訊。把這個人的名字翻譯成中文譯音,那就是喬治。索羅斯。
即使不是相關的從業人士,喬治。索羅斯這個名字也為大多數人所知,特別是由他引發的亞洲金融風暴,更是讓很多國家對他聞風喪膽。
不過這些都是往後的事,現在索羅斯還不具備這些條件。甚至在整個華爾街來說,他只是一位比較出色的人才。
他名下經過易名的量子基金,同樣只是剛剛走上正軌,目前正為進一步發展尋求合夥人。
看到這份資料的葉景誠不禁陷入沉思,其實他在之前就有想過找對方合作,但由於對方目前的聲名不夠顯赫,加上對方目前的影響力十分有限,所以他才選擇巴菲特作為合作伙伴。
相比巴菲特而言,索羅斯更適合作為他的合作伙伴。
嚴格來說,巴菲特只是一位投資者,他不是覺得倫敦股市有機可乘,所以選擇跟葉景誠合作。而是因為葉景誠能夠拿出一份完整的計劃,以及做好一些前期的準備才選擇加入。
一定程度上他做足了保險,即使到最後以失敗告終,他也不是最大損失的一方,最多隻是傷筋動骨一百天,不像承擔了最大風險的葉景誠,分分鐘連骨頭都沒辦法剩下。
而索羅斯,則是一名真正意義的投機者。只要是讓他覺得這件事有機可乘,即使葉景誠拿不出一個完整的計劃,他都會主動去試探並找到最佳的時機下手。
可惜的是,索羅斯有沒有足夠的能力暫且不提,至少他的影響力遠遠達不到預期所需。
索羅斯的年齡跟巴菲特相當,不過說到兩人的發家史,後者至少比前者遲了十年。巴菲特在1968年,掌管的資金就有1億零400萬美元,其中屬於巴菲特的有2500萬美元。
而索羅斯是到了1979年,成立首個基金會──開放社會基金(opensocietyfund),身家才打到大約2,500萬美元。
這也是葉景誠選擇跟巴菲特合作,而沒有刻意去找索羅斯的原因之一。
誠然,索羅斯在狙擊股市這方面的建樹,絕對要比巴菲特更加專業和出色。可惜以他目前的影響力,根本沒這個機會去跟倫敦股市做糾纏。
佈置針對性的計劃必定環環相扣,也可以說是牽一髮動全身。如果沒有足夠的影響力促使一唿百應,結果很可能因為某個環節發生差錯導致失敗。
而如今擁有至少三億美元的身家,另外還有十數億美元供他操控的巴菲特,無論是影響力還是財力上,比起索羅斯優點遠遠大於缺點。
葉景誠現在的想法,是打算讓索羅斯以及其名下的量子基金,加入到這一次針對倫敦股市的狙擊中。
不過兩者肯定不是以合夥的形式,而是嘗試能不能夠將對方收入賬下,或者收購量子基金的部分股份,再以個人的身份採取僱用的形式。
葉景誠將這一頁資料留了下來,繼續翻閱其他的資訊。或者索羅斯有可能受他僱傭,不過他依然需要找一個代理人,無論是用作索羅斯的代替人選,又或者用作日後平衡屬下的勢力。
很快,又一份資料受到葉景誠關注,上面貼有一張介乎二十五、六歲的年輕面孔。以這個年齡和年代來說,基本上是剛以專業踏出校園的一批人,很讓人質疑他的能力和工作經驗。
“約翰。保爾森。”
葉景誠翻了翻這個人簡,對方的工作經只能用一張白紙來形容。一名剛從哈佛大學商學院畢業的學生,目前正四處投簡尋求第一份相關的工作。
簡單翻了翻後面的幾份資料,葉景誠將最終的人選鎖定為約翰。保爾森。或者他還需要付出很大的資源培養這位年輕人,不過他相信這份投入肯定會有回報。
更重要的是,葉景誠在華爾街只是一支崛起的新軍。一些即使他看中的人才,對方也未必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