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倒也能理解,兩兒子鬥只要不傷根本,皇帝外公在上面看著說不定還會樂呵一下,因為他能從兩人爭鬥的過程看出他們自己本身的能力,還有駕馭下臣的能力。但要是她去對付趙王。不是說皇帝外公就一定會把她滅了,但至少不會再真心的疼著她了,一定會把她推得遠遠的。原因很簡單,沒有誰喜歡一個來處心積慮地對付自己兒子的外人(溫婉有自知之明,跟趙王比起來,她就是一個外人)。再怎麼樣,兒子是自己的,外孫女是別人家的。所以,她不能去觸這底線。
基於此,所以她要找一個平衡點,而這個平衡點,非常難找。既不能與鄭王舅舅聯手對付趙王,還不能讓皇帝外公看出來她要對付趙王。而她到時候又要實施手段對付趙王,這個,可不是一般的難度啊!喪氣一點地說,都有些天方夜譚了。溫婉想到大半天,也沒想到,這個平衡點在那裡。
算了,到最後溫婉不想了。再怎麼樣,如今的形勢已經比她開始設想的要好太多太多了。鄭王舅舅答應了她去接受淳王培訓,就一定不會食言。想到這裡,溫婉倒是想著是不是該定一個培訓時間,至少也該要一年時間吧!
溫婉又仔細思索開來,要有了這一年年間,那她就可以用這段時間,站在爭鬥之外,充分了解趙王與賢妃他們的弱點與劣勢,還有他們的勢力分佈,只要瞭解的透徹,才能擅加利用。想到這裡,溫婉總算笑了。她知道,她找到法子了。對於賢妃跟趙王的弱點她只要瞭解就好,關鍵是他們手下得力助手的弱點她必須瞭解得透徹。對付趙王因為顧忌著皇帝外公她不能明著對付,對付賢妃她還沒這個能耐。但是對付他們的心腹,將來只要出現了這個條件跟機會,她就會把握機會,把他們連跟拔起。對付他們身邊的勢力,比直接對付他們兩人要容易多了,就算最後很倒黴,皇帝外公知道也不會太生氣,最多隻會責備。當然,這樣的機會很難碰上。但機會總是留給那些有足夠準備的人。既然是利益主題,就一定有漏洞,也就一定有機可尋。
不過,出去外面培訓,那可就不單單是培訓了。還得多出去了解訊息,而這裡的女子,都是不能隨便出門。這個社會,對女子的要求太苛刻。定律非常多,到時候就算去了淳王府裡,也是大腳不邁,二腳不出的閨秀。能學到什麼。她要想真正瞭解這個百態社會,想要去了解趙王的勢力究竟有多大,影響力多寬,以女子的身份必然不能全面去了解。她要自己親眼去看,去聽,去體驗。而不是透過別人的口。只有充分了解,她心理有了底,到時候,才不心慌。
所以,她必須得裝成男子,才能瞭解到她需要的資料,可是男子?沒想到在最後的關鍵時刻又卡殼了。
咳,溫婉想到這裡重重嘆氣一聲,想是想得美好啊!可是外公能答應嗎?這想法很是驚世駭俗啊。就皇帝外公跟鄭王舅舅這些老古董,會答應嗎?估計著非常難。但是如果只是以女子身份去參加培訓,能學到什麼東西。那最後的結果肯定是什麼都學不到,一個天天關在門房裡繡花的女子,能學到什麼東西。溫婉想到這裡,非常憂慮。如果這樣,那她還培訓個鬼。那她一切的打算都得成空。不行,一定得讓皇帝外公答應,一定得讓鄭王舅舅。可是,想什麼好法子呢?
溫婉在苦苦地思索。溫婉想了好半天,也沒想到一個能說服皇帝外公跟鄭王舅舅的好說辭。這個,真不是一般的難度,是非常地難啊!咳,為什麼在古代想要做點事,總有那麼的阻力與難題。
最後溫婉喪氣地想著,實在不成,就先答應下來。到時候再裝成男子,至於之後,之後的事情之後再說。
第二卷二百一十七:鄭王的請求
二百一十七:鄭王的請求
“你想讓溫婉出去外面歷練歷練。你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皇帝咋聽到鄭王的這個提議,饒是以他的心志,聽到這話時也恍忽了一下。歷練,一般只對兒子才會用到這個次。讓他們出去歷練,為的是讓兒子成才。溫婉一個女孩子家家的,怎麼會用到歷練這個詞。
皇帝奇怪地看著鄭王,他從小到大都厭惡這個兒子,因為這不是他本意想要的兒子,可後來因為溫婉的原因,他才發現可能是自己怪罪錯了人。可就算他自己心裡也大概有個七八成的肯定,但這麼多年來對這個兒子的忽視與冷漠已經成了習慣,再面對他,總覺得愧疚。要他換一種方式對待他,他總有著一絲不自在。
當然,雖然漠視,他也清楚這個兒子的性子。既然開了口,就一定有著他自己的理由。
“父皇,兒臣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可是兒臣還是想請父皇答應。王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