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大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
羅恩·哈伯德
一九四八年於好萊塢
引子
中尉在防空掩體裡降生。彈片呼嘯,牆倒轟鳴,機槍在空中掃射的子彈呼嘯聲掩蓋了他來到世上的頭一聲啼哭。
中尉在鄉村接受了啟蒙教育。在那裡,字母A【①註釋:英文artillery,意為大炮】的意思是高射炮,字母V【②註釋:英文victory,意為勝利】代表勝利。中尉很小的時候就知道維克·威靈頓雙引擎轟炸機可以不用中途降落飛越太平洋,但卻從來都沒有誰給他講過曾經有人乘坐大帆船朝著相反的方向走得同樣遠,那個夥計叫哥倫布。一位經過戰火洗禮的軍官在拉格比公學的地形圖上教會了他戰鬥的藝術;跛腳的中士使他成為了步槍、手槍及輕重火器的專家。儘管他連一個拉丁語動詞的變位也做不來,可是他在十四歲那年就算是畢業了,因為他在軍事方面已經受到了全面的教育。
同年,他便開始了軍旅生涯。中尉的父親在基爾港被殺,叔叔在漢堡上空被擊落。他媽媽很久以前由於悲痛和飢餓死於倫敦的廢墟中。
十八歲那年,他就作為陸軍少尉被派往前線。
二十三歲時,他就指揮了整個一個旅。
總之,他的經歷大體上與那些出身高貴的英國小夥兒沒有什麼大的區別。他們都是那場衝突之後出生的,就是那場被稱為有書本記載以來的最大的戰爭,或稱為了教義而進行的戰爭,也有叫結束了戰爭的戰爭,還有叫做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世界大戰的。
和別的青年人有一點不同,那就是他親身經歷了這幾次大戰,並活了下來。他為什麼能大難不死,能夠活著置身於歐洲大陸舞臺的中心,不合時宜地存在那麼片刻,至今還沒有人能說清楚。事實上對這一類事從來就沒有人能說清楚。
當官兵們因重病纏身走出軍營,要飲彈了結這不堪重負的生命的時候,中尉卻蔑視地聳了聳肩,繼續戰鬥;當吃一鍋飯的夥伴們由於疾病和劇烈的反應而發瘋般地大叫大嚷時,中尉一一滿足了他們的乞求,手槍入鞘,接過他們待完成的使命;當各部隊紛紛譁變,向他們的指揮官施放暗箭的時候,中尉開始調整自己的隊伍,義無反顧地繼續履行職責。
中尉在歐洲大陸還沒呆上一年就親眼目睹九萬三千名新兵來到他的師。他也曾看見幾乎比這個數字多一倍的人命喪黃泉。他是一個戰士,他的職業就是要去拼命。他已所見甚多,不會再為任何事情所動。
外表看去他與五十萬同僚毫無二致,內在的差別卻不小。他在英國指揮高射炮射擊時發現:膽量要比子彈更要命。所以,他從很早的時候起就把個人的一切置之度外,代之以超脫一切的快樂。這種愉快的心情與憂鬱、幽暗籠罩下的歐洲這個巨大的墳墓奇怪地交織在一起。雖然他有勇氣,卻沒把這些告訴過別人。無論他內心怎樣翻江倒海,他的精神世界卻始終都沒有袒露。
中尉在歐洲大陸還沒呆上一個年,一種令人恐怖的,在士兵中傳播的疾病便使得所有渡過英吉利海峽參戰的英國部隊不得不採取檢疫隔離,這種病是細菌戰的科研成果,是由細菌變異導致最終的不治之症。這正像是九年前的美國,因為剛剛失敗的核戰爭對本國已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徹底封鎖了大西洋,斷絕了一切交通。因此,中尉也就無法回到英格蘭。
雖然他想回到自己的祖國,儘管那已被炸得滿目瘡痍,但他卻從未流露過思鄉之情。他默不做聲地傾聽著革命的訊息,每次他都沒有漏過。其間共有七次革命爆發,這七次革命都以刺殺國王開始。行刺國王曾是諸多流傳甚廣的政治謀殺的拿手把戲,那是左翼運動的全盛時期。有鑑於深紅色的旗幟已插在了倫敦,沙皇帝俄的大旗在風中啪啪作響,中尉從中看到的只有歡笑。有七個國家的政府被砸爛或被扶植,其目的只要為了戰爭的繼續。德國在僅僅十八年裡就有九屆政府輪換。
中尉將頒發給他的授帶和勳章扔到地上,非常希望所有的政權都分崩離析,這樣才能結束這場惡夢,但是卻一直也未能如願。一方陷落,另一方有攻擊,依此輪迴往復。正像是由於軍工製造業所存在的問題使轟炸時間不等一樣,這種狀況也對戰爭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一旦這種混亂局面走向極端,大規模殺傷性核武器將在短期內失去控制。這種威懾將會播下仇恨的種子,理性、剋制這些正義的火花似乎將要從世界上消失。戰爭,有如在以往的歲月中一樣,已成為憎恨和浩劫的同義語。不然的話,一個已經無法由自身解決機器和工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