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他還是看懂了,畢竟這段時間來他也並不是白過的。 韓風在心底其實已經徹底接受了這個李仲聞的這個猜想,因為其中很多資料都和他平時的觀察是相溫和的,而用他的這個猜想能夠完美地解釋這些現象。 但科學是嚴謹的,要將其變成真正的理論,除了實驗資料,還必須要有強有力地證據。例如,當年羅素從水流中發現的孤波現象(平移波),在他逝世十年之後,荷蘭數學家科特韋格(weg)和德夫里斯()從數學上證明了“羅素波”的存在,他們得出了一個名為“KdV方程”的非線性方程,這個方程的解,正好是羅素孤波。 國內現在的試驗器材和儀器還不足以能夠準確地測量神經脈衝的那些極為細微的資料,他現在得到的資料,都是粗糙而模糊的,顯然沒有進一步的研究價值。 不過,在這點上,韓風卻能幫到忙,要說到微觀,相信就算是世界上最精密的儀器也比不上韓風的“內視”功能。 李仲聞教授的這個理論,可以說給韓風帶來了非常大的啟發,讓他開始慢慢從科學的角度去理解自己的身體,甚至很有可能揭開了丹流和內力之謎。所以,韓風決定幫李仲聞教授一把,也可以算是為國家做點貢獻,要是李仲聞教授因為實驗儀器不能達到要求而跑到國外去了,到時候這個理論誕生在國外,那可就有點冤了。 於是,回到自己的住處之後,韓風將超級系統的編制工作暫時拋開,開始著手從李仲聞教授的那個角度去觀察神經脈衝的傳導。 正如李仲聞教授所說,在神經脈衝傳導的那一瞬間,神經膜內的介質會由液體變為一種奇特的固體,並且這是一種化學變化,也就是說,神經膜前後的組成成分都發生了變化,但是這個化學變化發生在極短的時間內,如果不是韓風這樣有針對性地仔細觀測,還真發現不了。 韓風記錄這些資料的方法很簡單,他編寫了一個簡單的神經脈衝強度檢測小程式,針對某種特定的神經脈衝,然後截獲傳播某一段神經纖維前後神經脈衝強度的變化,所用的時間等等引數,然後他將這些引數以固定的格式儲存到自己的腦盤中。 這是一個枯燥而單調的過程,所以韓風指定幾個專門的觀測點之後,就不再關注這裡,而是開始分析那些記錄下來的資料。 斷斷續續總共花了兩天的時間,韓風最終得出了一個偏微分方程。超級系統 !~!
..
第101章 最美妙的結構
第101章 最美妙的結構 韓風將這個方程整出來之後,他才後知後覺地意識到,這個方程對他自己來說,也有莫大的好處。他從本質上理解了神經脈衝在身體裡面的傳導,這個方程的建立,標誌著他對神經脈衝的控制,已經達到了極致。 這個方程能夠建立,從某個角度來講,也證明了李仲聞的神經脈衝機械孤波猜想是正確的,否則不可能得出這個極度吻合實際觀測資料的方程。 方程是得出來了,可是怎麼將這個方程交給李仲聞卻是個比較頭疼的問題。 想了半天,韓風還是沒有想到一個合適的說辭。 最後,韓風決定暫時還是不要透露這個方程,先以學習的名義,到實驗室去呆上一陣子,測量一些實際的資料,然後再給出這個方程,這樣會比較容易接受。 郵箱他這兩天都定時檢查了,並沒有手到M的回信,這讓韓風心裡有點鬱悶。 難道那個回信的真的不是M?如果不是她的話,那又是誰?真正的M哪裡去了?她有沒有遭受不幸? 韓風有太多的疑問需要得到解答,可是他對此卻有心無力。 第二天,韓風去找了李仲聞教授,直接向他說明了自己的目的,說對神經脈衝這個課題他有點自己的小想法,想親手透過實驗來觀察研究一下,希望李仲聞能夠允許他自由出入和使用系裡面的實驗室。 對此,李仲聞教授沒有任何猶豫就點頭答應了。 韓風這樣的好苗子。李仲聞巴不得他能夠主動去鑽研去學習,之前他的表現,已經證明他有這個資格。當然,李仲聞絕對想不到韓風在幾天之後會給他帶來什麼樣地驚喜。 韓風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利用實驗室的裝置和儀器測量能夠得出那個方程的相關神經脈衝引數,所以他實際上並沒有花多少時間在實驗室,畢竟他不願因為這件事浪費自己不少時間,在實驗室空餘的時間,他順便還練習了一下自己的解剖技術,當然實驗室並沒有人體供他解剖。他解剖的多是一些小動物。 賴先濟教授實際上在水木並沒有擔任具體的職位,也沒有為某個專業上課。他只是偶爾給計算機學院的學生做做演講和報告,其他時間更多地是搞自己的研究。作自己地學問,在他看來,那些虛職只會給自己的研究帶來拖累,有了這些地拖累,是搞不好科學研究的。他是數學專業出身,後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