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死城內,現在沒有身為城主的黃棺當道,沒有陰森甲兵巡邏,已經變成三教九流的聚集地。
聽鬼哥所說,城裡的確不止假冒的八仙,還有諸如畫魂師、喋家人、混江人馬以及撈屍門等等各色各異的人聚集,有些高手的本事,不比鬼哥弱,所以才強行拉上我,結伴同行,算是壯一下膽量。
只是,我現在不想在枉死城多待,我想玩渡鴉嶺外走出去。
希冀著,在路上某個地方,能見到陳長生、阿顏、魚玄機他們。
鬼哥所給的“酬勞”,也就是那堆馬車上的破銅爛鐵,我看不上,也沒有興趣,沒說幾句,我開口說告辭了,結果矮肥圓形象的鬼哥一把拽住我手臂,眯著小眼睛,樂呵呵唸叨著,“崔兄弟,先別急著走,我們都是要找人,不出意外的話,你要找的人,應該就在枉死城內。”
聽著就不可信。
我還是搖頭告別,鬼哥急了,不願失去我這個幫手,“我有一門追魂法,只要給一點你朋友的東西,我能確定他們在什麼方位。”
真的?
我仍是一臉質疑。
“騙你肛門流膿!”鬼哥發了一個重誓,看在他這個奇葩毒誓的份上,我暫時相信他,遞過去一樣陳長生的東西,鬼哥接過去,雙手握緊,低著個肥圓腦袋,縮脖,八字腳,站在那開始唸唸有詞,或者說是自言自語的神神叨叨吧!這個畫面,與我想象中的不一樣啊?
T孃的,怎麼感覺不靠譜啊?
“噼裡啪啦!”
突然間,鬼哥雙掌間的縫隙,有一些類似稻米顆粒狀的東西飛離,濺飛地面,好像有彈性的糖果,居然在一蹦一蹦,甚至彙整合什麼模糊的形狀?
看到這,我腦海裡就想到“問米”二字。
"問米",起源於我國及其遙遠的古代,是將亡故的親友靈,與家人相互配合的法術。透過神婆把陰間的鬼魂帶到陽間來,附身於神婆,與陽間的人對話,因做此儀式時都放一碗白米在旁,當地人稱之為問米。
問覡在幾千年前的古中國已經存在,當時稱為智者的人聲稱能與神靈或鬼靈溝通,懂占卜及天文地理,女稱為"巫",男稱為"覡"。春秋時代,"巫"被納入禮部,為國君祭天、祭事及卜卦。《地理志下》記道:"始桓公兄襄公淫亂,姑姊妹不嫁,於是令國中民家長女不得嫁,名曰’巫兒’,為家主祠,嫁者不利其家,民至今以為俗。"袁枚《隨園隨筆·屍女》考證曰:"大概遇社會之日,則巫兒皆出,妖冶喧闐,故莊公往觀,曹劌以為非禮。屍女或即巫兒。"
漢朝的時候,"巫"又被道術吸納,融為一體,再分為降靈術、召靈術及通靈術。問米屬於召靈術,召靈再分召神靈及鬼靈。道教是透過"術"召靈,以符咒為工具。明清之際,民間多信奉桑三姐、陳三姑娘等,《蘇州府志》載:"吳俗信鬼巫,好為迎神賽會。"《巢林筆談》:"吳俗信巫祝,崇鬼神,每當報賽之期,必極巡遊之盛。"
唸誦念珠而讓自己進入靈魂出竅的狀態,進而與靈界通訊,呼喚特定的靈。所呼喚出的靈,可以與通靈人附身,或只是單純的問路,這完全都是術者本身的自由。
《通靈王》中"恐山安娜"所用的"降乩"準確來說應該是"問米",而所謂降乩也叫扶乩,它是中國民間信仰的一種求問神靈的方式。
關於“問米”中的引陰問陽,其實我也不知道真假,畢竟這世上有沒有靈魂都是個問題,小時候,我聽鄰居家說過,鄰居大叔有個遠方親戚得絕症,由於家裡不是很富有,不想拖累家人生活,沒多久他選擇了自殺--跳樓。。
後來,他家人去了當地比較有名的問米婆那裡,想找回他魂,問他需要些什麼!
在問米的那一天,鄰居大叔的很多親戚都到問米婆那裡。那問米婆邊做法邊念著咒語!沒多久,那問米婆好像真的被上身那樣,聲音都變了。
有個好奇心較重的親戚,先說了第一個問題,問她(問米婆)為什麼要自殺啊?……她回答,我知道自己沒多長命了,不想再拖累你們,本來我還想等我那兩個兒子回來的。(死去的人有2個兒子)
每個人都感覺到很驚訝,在鄰居大叔親戚自殺前,因為他兩個兒子在外地打工,當時他們已經在回家的路上了,可惜,還是沒能看到他父親最後一面。
接著,那個親戚又問他生前住在哪裡,家裡的電話號碼是多少,我們叫什麼名字,讓所有人瞠目結舌的是,她居然可以回答全部問題。
一時間,所有人手都出汗了!